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定陶县

定陶县

①秦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。西汉彭越为梁王,都定陶。后为济阴郡治。隋属济阴郡。唐省入济阴县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 (979) 复置,为广济军治。金属曹州。明洪武初废。四年 (1371) 复置,属济宁府,徙今治。正统十一年 (1446) 改属曹州。清属曹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。1925年属曹濮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
②亦作安陶县。西汉置,属定襄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黄合少乡北二十家子西村东古城。东汉废。

③东魏武定中侨置,属南济阴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北四十里定陶山下。《寰宇记》 卷17宿州符离县: 定陶县 “在 (定陶) 山下,因为名”。北齐废。


(1)古县名。(1)东晋侨置,治今江苏省睢宁县境。属济阴郡。南朝齐永明元年(483年)废。(2)东魏侨置,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北。属南济阴郡。北齐时废。(2)今县名。在山东省西南部。属菏泽市。面积845.9平方千米。人口60.7万。辖7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定陶镇。县名由来,系因古有陶丘,“范蠡以陶为天下之中,遂定居焉,故曰定陶”。西周、春秋曹国都陶邑,后属宋、齐。秦置定陶县,治今县西北,属东郡。汉初梁国都此,后为济阴郡治。此后多次改侯国。北魏孝昌三年(527年)置西兖州,治济阴郡定陶县。北周改西兖州为曹州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又析定陶县置济阴县。唐省定陶入济阴,定陶改为镇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升定陶镇为广济军,复置定陶县。金废军,改属曹州。明洪武元年属济宁府,四年迁今治;十年(1377年)省定陶入成武,十三年复置。正统十年,随曹州属兖州府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属曹州府。1914年属济宁道,1925年属曹濮道,1928年直属省。1942年建定陶县抗日民主政府。1949年随菏泽专区属平原省。1952年撤平原省,归属山东省。1958年撤定陶县,其境划归成武、菏泽二县。1961年复置,仍属菏泽专区。1967年属菏泽地区。2000年菏泽地区撤销,属菏泽市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,地势西南高、东北低。境内有洙水河、万福河、东鱼河等河流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为主,是全国百个产棉大县之一。特产青山羊、青猾皮。矿产有煤炭等。工业有机械、纺织、印刷、化工、皮革、刺绣、五金、建筑、粮棉加工等。京九铁路纵贯全境,临商、定砀、定丰、刘民等公路在境内穿越。古迹有周代曹国君曹叔振铎之墓、汉代官堌堆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施溪漾头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顺元路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万山特区东北下溪侗族乡。明洪武五年(1372) 改为施溪长官司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万山特区东北,属顺元安抚司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施溪长官司。

  • 栗河

    即今白河支津。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 溧河,“淯水支流。自马渡堰分流,至新野县界,仍入于淯”。

  • 乐平县

    ①东汉章帝时改清县置乐平侯国,后为乐平县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。三国魏改属阳平郡。北齐省。②东汉建安中置,属乐平郡。治所即今山西昔阳县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)废。孝昌二年(526)又改沾

  • 正西堡

    清以镇西堡改置,属铁岭县。即今辽宁铁岭县西北镇西堡镇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二》“唐王营堡”条下:“正西堡在(铁岭)县西北二十里。”

  • 新生洲

    ①又名新生矶、姜家洲。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三十里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 南宋景定元年(1260) 一月,“蒙古张杰、阎旺作浮桥于新生洲”。即此。②在今湖南岳阳市西。宋范致明 《岳阳风土记》:“丁晋公南迁还岳

  • 上唐乡

    西汉置,属舂陵县。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县镇。《后汉书·王常传》:常“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白洋河镇

    又称洋河镇。明置,属桃源县。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北六十里洋河镇。因白洋河为名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桃源县:“东有三义镇巡检司,崇祯末,移于县西之白洋河镇。”清设千总及宿迁县主簿驻此。以产名酒“洋河大曲”著称

  • 桑田

    ①春秋虢邑,后属晋。在今河南灵宝市北二十二里稠桑村西一里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年 (前658),“虢公败戎于桑田”。即此。②即今广东潮阳市西北三十里桑田。明正统十三年 (1448) 置巡司于此。古邑名。

  • 㟬崮山

    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。 《清一统志·沂州府一》: 㟬崮山 “在蒙阴县西南七里”。 㟬崮水源于此。

  • 裕溪镇

    即今安徽芜湖市东北裕溪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