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宋州

宋州

①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治所在睢阳县(后改宋城县,在今河南商丘县南)。大业三年(607)改为梁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宋州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睢阳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宋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柘城、夏邑以北,睢县以东, 山东曹县、单县以南,安徽砀山县以西地。北宋景德三年(1006)改为应天府。

②唐置羁縻州,属泸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(中城镇)东南。北宋以后废。

③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所在宋平县(今越南河内市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内市及其附近地区。六年(623)改为南宋州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


(1)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睢阳县(旋改宋城县,今河南商丘市南)。大业初改为梁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为宋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睢阳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宋州。建中二年(781年)宣武军治此,兴元初移治汴州。五代梁复为宣武军治。北宋景德三年(1006年)升为应天府。唐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商丘、虞城、宁陵、睢县、柘城、夏邑,安徽省砀山及山东省曹县、单县等市县地。位处汴水中游,当江淮物资北运要冲。唐肃宗末年,史朝义分兵出此,运道阻绝。五代末为赵匡胤所领节度州,故宋建国后以此为国号。(2)唐开元后置,治今四川省叙永县西北古宋。属剑南道。宋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周封国。在今河南西平县西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五年 (前655),“江、黄、道、柏方睦于齐”。杜注:“汝南西平县有柏亭。” 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汝南郡西平县: “有柏亭,故柏国。”古国名。西周封国,春秋

  • 古障

    即今广西西林县西古障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西隆州图:西南有古障汛,有把总、外委驻防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西,属右江镇隆林营管辖。清时设兵防守于此。

  • 雷山关

    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东兰州: 雷山关 “其地有雷山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庆远府》: 雷山关 “在东兰州东北七十五里,与河池州三旺里接界”。

  • 陆丰县

    清雍正九年(1731)置,属惠州府。治所即今广东陆丰县。乾隆《陆丰县志》卷12:陆丰县“去古陆安故壤三十里,去海丰县七十里,乃撮举陆丰以名之,谓不忘其旧也”。即取“陆安”、“海丰”各一字为名。民国初属

  • 大揽江

    即今广西武鸣县之武鸣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思恩府:“又有大揽江,出城东北大名山下,下流俱入于郁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11思恩府“清水江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:大榄江一名剑江,出大明山,流入武缘县,沿江立陂

  • 三要司

    即今陕西洛南县东南三要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民国初置县佐。

  • 黄家穴镇

    在今湖南华容县东北九十里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大名府

    五代汉乾祐元年(948)改广晋府置,治所在元城、大名二县(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)。北宋庆历二年(1042)建为北京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、魏县、成安、广平、威县、临西、馆陶和山东临清、夏津、冠县、莘县

  • 然巴

    在今西藏仁布县东南六十余里。自拉萨赴日喀则有二道,一由江孜,一由然巴,以然巴为近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4: 至挞鲁 “有歧路,一由江孜,一由然巴,然巴为春夏商贩所必经; 冬则雪凌,多阻滞”。

  • 仇摩置

    即今乌斯腾塔格。在今新疆于田县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东与于阗河合,南源导源于阗南山,俗谓之仇摩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