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庆市

安庆市

1927年由怀宁县析置,治安庆城(今安徽安庆市)。1930年撤销,并入怀宁县。解放后1949年4月复置,同年10月又废。1950年复设安庆市。


在安徽省西南部、长江下游北岸。面积1.53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474平方千米)。人口605.2万(市辖区59.6万)。辖迎江、大观、郊区三区和怀宁、枞阳、潜山、太湖、宿松、望江、岳西七县,代管桐城一县级市。市人民政府驻大观区。隋置熙州,治怀宁县(今潜山县),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为舒州,治怀宁县。北宋政和五年(1115年)置舒州德庆军。南宋绍兴十七年(1147年)改舒州为安庆军,安庆之名始此。庆元元年(1195年)以宋宁宗曾驻此任节度使,升为安庆府。景定元年(1260年)移府治于宜城,移怀宁县自今潜山县来治,为今安庆市区建城之始;为安庆府治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改为安庆路。明为安庆府。清康熙六年(1667年)属安徽布政使司,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移治安庆。1914年属安庆道。1927年由怀宁县城区析置安庆市。1927年直属安徽省。专员公署。1949年安庆市撤销,并入怀宁县。隶皖北行署区。1951年置安庆市,属安庆专区,次年升为省辖市(地级)。1952年复隶安徽省,属安庆专区。1956年改为县级市。1959年复为省辖市,由安庆专区(1971年改地区)代管。1979年属省直辖。1988年撤销安庆地区,以所辖江北3区、8县为市辖区、县。地处大别山区向长江沿岸冲积平原过渡区。长江流经东南部,皖河及其支流潜水、长河流经中部。西有龙感、大官、黄湖、泊湖,诸湖相连,东出华阳河口,中有武昌湖,东有破罡湖、菜子湖、白荡湖等湖群,构成湖河交错的圩区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油菜籽、小麦、棉花、苎麻、玉米为主。山区盛产茶叶,并有松、杉、油桐、油茶、生漆、乌桕、板栗、柑橘等。矿产有金、铜、铁、硫、磷、大理石、石棉等。有石油化工、轻纺、建材、机电、食品等工业,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。合九铁路、高界高速公路和合安、安铜、安宿、安枞等公路经过市区。安庆港为沿江十大港口之一。安庆机场与国内中心城市有直达航班。名胜古迹有天柱山、司空山、大龙山、妙道山、小孤山、浮山和薛家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、张四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有振风塔、迎江寺、熊成基起义旧址等纪念地有中央红军独立二师司令部旧址、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、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和陈独秀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下爱茶峒长官司

    明宣德三年(1428)置,属东乡安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废。明宣德三年(1428年)置,治今湖北省宣恩县东南。属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。清废。

  • 纳喇特岭

    亦名那喇特山。在今新疆和静县西北,与巩留、新源二县交界处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21:纳喇特达巴“在乌得音郭勒达巴南六十里。空格斯南”。

  • 则补

    在今云南会泽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东川府》:则补巡司“在(会泽)县西北一百里”。

  • 竹岩山

    在今浙江武义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武义县:竹岩山“在县东十四里。《志》云:县之镇山也”。

  • 费州

    北周宣政元年 (578) 置,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21费州: “因州界费水以立郡名。” 唐贞观十一年 (637) 移涪川县于此,为费州治。天宝初改为涪川郡,乾元初复为费州。辖境相当今贵

  • 唐家洋

    即今江苏东台市东南唐洋镇。清嘉庆 《高邮州志》 卷17: 东台县有唐家洋桥。

  • 双碑村

    即今河北隆尧县西二十八里双碑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1唐山县图:西北有双碑村。

  • 安集海

    亦作安济海。即今新疆沙湾县西安集海镇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2乌鲁木齐:安集海台“西至库尔喀喇乌苏所管奎屯台九十里”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79安集海驿:“安集海乃安济哈雅之音讹。准语,安济,药草名,哈雅

  • 一鲲身

    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安平镇。1632年荷兰殖民者于此建热兰遮堡,俗称红毛城。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南。原处海中,自东南而西北,绵亘七屿,如鲲鱼鼓浪,称七鲲身。一鲲身位于北端,当大员港入口处,广约3平方千米。

  • 郴江

    一名黄水。源出今湖南郴县南黄岑山,北流入耒水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49引盛弘之 《荆州记》曰: “黄箱山一名黄岑山,在东南三十里。其山郴水所出。” 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郴州: “东有郴水,发源黄岑山,流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