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利军
北宋天圣元年(1023)改通利军置,治所在黎阳县(今河南浚县东)。明道中复为通利军。
北宋天圣元年(1023年)改通利军置,治黎阳县(今河南浚县东北)。明道中复为通利军。
北宋天圣元年(1023)改通利军置,治所在黎阳县(今河南浚县东)。明道中复为通利军。
北宋天圣元年(1023年)改通利军置,治黎阳县(今河南浚县东北)。明道中复为通利军。
在今陕西柞水县东。为夹水上游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甲水 “出秦岭山,东南流径金井城南,又东径上庸郡北,与关祔水合”。《水经注疏》: “会贞按: (金井) 城在今镇安县 (今属柞水县) 东北,故今水有金
①指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)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以后至光绪十年(1884)新疆建省以前伊犁将军的辖区。其时将军驻惠远城,统辖天山南北路各驻防城,即当时的新疆全境。②指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)以后伊犁
金升威戎堡城置,属德顺州。治所即今甘肃静宁县南四十里威戎镇。后废。古县名。金升北宋威戎堡置,治今甘肃省静宁县东南威戎镇。属德顺州。后废。
又作泸潇山。即今江西、湖南两省边境之罗霄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吉安府安福县:卢萧山“在县西百二十里,周五百里。以卢、萧二道士得仙于此而名。或曰萧、泸二水发源于此,分南北流,因名”。
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一百二十里。 东南流至沅陵县入酉水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 “武陵有五溪,谓雄溪、 溪、 无溪、 酉溪、 辰溪其一焉。” 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24谓即明
即今浙江余姚市西南三十四里梁弄镇。抗日战争时期为四明山革命根据地中心、三山游击司令部驻地。在浙江省余姚市南部。面积96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梁弄,人口8100。古名梁冯,以姓得名。后演为
一名龙曲集。即今河南太康县北四十八里龙曲乡。明嘉靖《太康县志》卷1《集店》:“龙渠集,北五十里。”
古地区名。三国吴韦昭著有《三吴郡国志》,其书久佚,所指“三吴”不详。其后说法不一: 《水经注》以吴郡、吴兴、会稽三郡为三吴,相当今江苏太湖以东、以南和浙江绍兴、宁波一带;唐杜佑《通典》、《元和志》以吴
1941年伪满置,省会在四平街市(今吉林四平市)。辖境相当今吉林四平、梨树、长岭、海龙、东辽、东丰、辽源、长岭及辽宁开原、西丰、昌图等市县地。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。
即今湖北浠水县西南六神乡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3蕲水县:“六神港市在县南二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