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居寺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原江陵县城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承圣三年(554),西魏于谨等围江陵,“(元)帝移居天居寺”。即此。
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城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承圣三年(554年),西魏于谨攻江陵,筑长围,中外信命始绝,元帝出长沙寺,“王褒、胡僧祐、朱买臣、谢答仁等开门出战,皆败还。己酉,帝移居天居寺”,即此。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原江陵县城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承圣三年(554),西魏于谨等围江陵,“(元)帝移居天居寺”。即此。
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城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承圣三年(554年),西魏于谨攻江陵,筑长围,中外信命始绝,元帝出长沙寺,“王褒、胡僧祐、朱买臣、谢答仁等开门出战,皆败还。己酉,帝移居天居寺”,即此。
即洙泾镇。今上海市金山县治。在上海市金山区西北部。面积39.3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朱泾,人口3万。以河得名。旧作洙泾,一名朱溪。宋、元时置大盈务。明初于此置泖桥巡检司及税课局。清乾隆二十四
清康熙三十六年(1697)设阿拉善额鲁特旗,直隶理藩院。札萨克驻定远营(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驻地巴彦浩特)。1914年划归甘肃省,属宁夏护军使。1928年属宁夏省。1949年改为阿拉善旗。1952年改设
亦名丽山、丽戎之山。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。周幽王死于山下。秦始皇亦葬此。其麓有温泉,唐明皇屡幸之,置温泉宫,后改名华清宫。《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天宝元年,更骊山曰会昌。七载更会昌山曰昭应山,后复名骊山。
金升治平砦置,属德顺州。治所即今甘肃静宁县西南八十里治平乡。元初并入陇干县。古县名。(1)王莽时改平县置,治今河南省孟津县东。属河南郡。东汉废。(2)金时升治平寨置,治今甘肃省静宁县西南治平镇。属德顺
①即麻湖。在今安徽和县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和州:麻湖在“州西三十里。周围七十里。旧称巨浸。一作湖,又作沥湖”。②在今安徽东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建德县:沥湖
西魏改建安郡置,治所在京山县(今湖北天门市东北)。北周废。
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建昌县 (治今艾城): “南一里有捍水堤,会昌六年摄令何易于筑。西二里又有堤,咸通三年令孙永筑。”
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)置,在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郦城。《史记·建元以来侯者年表》:“下郦,以故瓯骆左将斩西于王功,侯。”即此。《汉书·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》作“下鄜”。
自今浙江金华市至武义县。长40公里。为浙赣铁路支线。日伪于1942—1944年修筑。1945年被拆除。
在今江西高安市城内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20瑞州: 偃松亭 “在州 (治高安县) 宅。陆务观诗:巨松偃翠盖,阅世归独存,颇疑古仙翁,藏丹在其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