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雁塔

大雁塔

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八里慈恩寺内。本名慈恩寺塔,唐永徽三年(652),慈恩寺主持僧玄奘为保护由印取回的经籍而建。相传建塔时,有雁过坠落而死,瘗于塔,故名。初建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形。长安年间重修,改为纯青砖的方形楼阁式七层。楼梯改为盘道。大历年间又改建为十层,后为战火破坏,剩下七层。明代在外表加砌面砖予以保护。高64.1米。塔南西两侧镶嵌唐太宗李世民撰“大唐三藏圣教之序”和唐高宗李治撰“大唐三藏圣教序记”碑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全称慈恩寺大雁塔。在陕西省西安市南4千米的慈恩寺内。寺为唐高宗为其母追荐冥福而建。本名慈恩寺塔,因《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三中记:摩揭陀国有一僧寺,一日有群鸿飞过,忽一雁离群落羽,摔死地上,僧人惊异,认为雁即菩萨,众议埋雁建塔纪念,故名。唐永徽三年(652年),慈恩寺住持僧玄奘为保护从印度带回的经籍,由唐高宗资助,在寺内西院修建。初为砖表土心5层方形。长安年间,用青砖改修成方形楼阁式的7层,登塔攀梯也改成盘道。大历年间又改建为10层。后经战火破坏,剩下7层,明代塔又残坏,在外表加砌面砖予以保护,即为今塔。高59.9米。塔基座东西45.9米,南北48.8米,高4.2米,合底座与塔身总高64.1米。塔南面两侧镶嵌唐太宗撰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和唐高宗撰《大唐三藏圣教序记》碑二通,书者为书法家褚遂良,字体秀丽,为唐代遗留于后世的名碑。塔的门楣、门框,以阴线雕刻唐代建筑图案,画面严谨,线条遒劲,是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大 雁 塔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陶渠水

    即今陕西韩城市南芝川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陶渠水 “出西北梁山……南径高门南,又东南径华池南,溪水又东南径夏阳县故城南,又历高阳宫北,又东南径司马子长墓北,溪水东南流入河”。《水经注疏》: “会贞按

  • 郜都城

    即高都城。在今河南伊川县东北伊河西岸。《史记· 周本纪》 正义引 《括地志》 云:“高都故城,一名郜都城,在洛州伊阙县北三十五里。”本名高都城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。《竹书纪年》周显王十八年(前351年

  • 破虏军

   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(981) 置,治所在今河北霸州市东五十里信安镇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霸州市及文安县地。景德二年 (1005) 改为信安军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以霸州淤口寨置,治今河北省霸州市东信

  • 塘港关

    明置,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南塘港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钟祥县: 塘港关在 “府南三十五里”。

  • 葛伯城

    在今河南偃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郾城县: “葛伯城在县南,相传古葛伯国也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十二年 (817) 二月,“淮西行营奏克蔡州古葛伯城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宁陵县东北。唐元和十二

  • 地灵堡

    即今湖南会同县西南四十二里地灵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会同县西南有“地灵堡”。

  • 嗢昆水

    一作頞根河。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。5至9世纪时为柔然、高车、回纥部族的活动中心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回鹘衙帐,东有平野,西据乌德鞬山,南依嗢昆水,北六七百里至仙娥河。” 突厥碑文作Orkhon。

  • 马冢山

    在今陕西眉县东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径马冢北,诸葛亮与步骘书曰:马冢在武功东十余里,有高势,攻之不便,是以留耳。”

  • 信丰 (豐) 千户所

    在今江西信丰县城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: 信丰守御千户所 “在县治西北。洪武十七年建”。

  • 白则林

    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东南一百三十二里处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打陇宗,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