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安场
即今四川永川市东大安镇。清光绪《永川县志》卷3:大安场在“县东三十里。原名大坎。邑主许机憩此,更名大安,额书三字于场首。铺户约百家……亦省府通衢”。
即今四川永川市东大安镇。清光绪《永川县志》卷3:大安场在“县东三十里。原名大坎。邑主许机憩此,更名大安,额书三字于场首。铺户约百家……亦省府通衢”。
即彭道鱼池。在今四川阆中市西南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86阆州阆中县: “ 《四夷述记》:州西南十里有郭池,周约五十亩。” 唐以后渐成平陆。
①在今河北丰宁县满族自治县西北。清乾隆 《口北三厅志》 卷2: 黑龙山 “独石口东北一百里”。②亦名龙山。在今广东汕尾市西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海丰县 “有黑龙山”。《清一统志 · 惠州府》: 黑龙
在今陕西凤县西南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:泰和六年 (1206),宋四川宣抚副使吴曦降,右监军遣兵趣凤州,完颜纲遣 “张仔会吴曦于兴州之置口”。即此。
元至元十四年(1277)升寿昌军置,治所在武昌县(今湖北鄂州市)。后废。
即今湖南新邵县西石马江。《水经·资水注》: 高平水 “出武陵郡沅陵县首望山,西南径高平县南,又东入邵陵县界,南入于邵水”。
①在今山西沁水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沁水县:“石楼山在县城南, 山下有濯缨泉,流入杏谷水。”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石楼山“在沁水县西南里许,俯瞰县城, 山石崚嶒,望之若楼台状”。②又名通天山。在今山
一作沈湖。即今江苏吴县东南三十五里澄湖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七》:秀州西北有“陈湖, 自大姚港、朱里浦入于吴淞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长洲县:陈湖,“嘉靖三十二年,倭寇自昆山逸入境,将趋吴江,官兵败之
又名湓水、湓江。即今江西九江市西龙开河。源出江西瑞昌县西南青山,东流经县南至九江市西,北流入长江。陈舜俞 《庐山记》: 青湓山 “有井形如盆,因号盆水,城曰湓城,浦曰湓浦”。李商隐诗 《哭刘蕡》: “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为曾州治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。天宝后废。
即龙城。又名和龙城、黄龙城。即今辽宁朝阳市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八年(352)前燕慕容儁即位,“改司州为中州,建留台于龙都”。胡三省注:“赵置司州于邺。燕初都龙城,时迁于蓟,故建留台于龙城,谓之龙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