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场镇

大场镇

①即今上海市宝山区西南大场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嘉定县“月浦镇”条下:“又县东南四十里曰大场镇。宋尝置盐场于此,因名。”

②在今广东汕头市西大场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澄海县:大场镇“在县西南近海。其相近有夏岭、新港等镇,接连马耳、菜芜等海澳,以防贼冲”。


(1)在上海市宝山区陆境西南部。面积33.1平方千米。人口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场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苏州府嘉定县:大场镇“宋尝置盐场于此,因名”。清宣统二年(1910年)设大场乡,1934年为第二区。1928年划归上海市,属沪北区。1947年为大场区,1956年废入北郊区。1958年为东方红公社,翌年改名大场公社。1984年镇、乡分设,1989年复称大场镇。2000年祁连镇撤销并入。境内大部分已辟为居住地。产稻、蔬菜等。建有宝山城工业园区,有塑料、五金、自行车零件、玻璃、服装等厂。沪太路、场中路经过。有新建的上海大学总校。(2)在山东省胶南市西南部。面积127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场,人口2000。明中期徐氏从墩上(今凤墩)迁此立村,因地势低洼,居民多种䅟子养牛,故名䅟牛场,1958年改称大场。1947年分属海青区、吉利区、大山区、旺山区,1949年改称六、七、八、九区,1955年复称原名。1956年分属海青区、吉利区,1958年改为大场乡、大庄乡。后两乡合并改大场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1年塔山乡并入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稻、甘薯、花生,盛产大白菜。是市主要粮菜区之一。有针织机械、服装、汽修、冷藏、节能设备、工艺品、砖瓦、木器等厂。204国道、理大、郝李公路经此。有西寺遗址等古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华寺

    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南沙溪河 (曹溪) 东岸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0韶州: 南华寺 “太平兴国塔:梁天监元年,有天竺国僧智药自西土来,泛舶至汉土,寻流上至韶州曹溪水口,闻其香,掬尝其味,曰此水上流有胜地。寻

  • 南兴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五原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。东汉废。②东晋永和七年 (351) 置,属新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北。南朝宋为新宁郡治。南齐属新宁郡。梁以后废。③南齐置,属南晋寿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彭州

  • 勐 (猛) 统汛

    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北四十二里勐大乡 (勐统街)。清时有巡检驻防。傣语 “勐” 为地方,“统” 为口袋,意即口袋形的地方。

  • 塔子桥

    即今河北曲周县西南十六里塔寺桥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曲周县图: 西南有塔子桥。

  • 凤林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襄阳县。在今湖北襄樊市南。②在今浙江淳安县(排岭镇)西南五十里千岛湖中溪口岛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遂安县:凤林镇在“县东南四十里,罟网溪经此,亦曰凤林溪。宋建炎初置巡司,绍兴初废。明初复

  • 赵庄

    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丁蜀镇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宜兴县: 赵庄在 “县南三十里,蜀山相对”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藁城市区西北部。属张家庄镇。人口 7300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纺织、地毯、造纸等厂。通

  • 徐州府

    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 升徐州置,属江苏省。治所在铜山县 (今江苏徐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新沂、宿迁以西,及安徽砀山、萧县地。1912年废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升徐州置,治铜山县(今江苏徐州

  • 查浦

    ①亦名柤浦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西清凉山南。晋左思 《吴都赋》: “横塘查下,邑屋隆夸。”刘渊林注曰: “查下,查浦。在横塘西,隔内江,自山头南二十里,至查浦。” 《晋书·陶侃传》: “诸将请于查浦筑

  • 鹑觚原

    ①即浅水原。在今陕西长武县北浅水村一带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七年 (430) 十一月乙酉,“夏主自鄜城还安定,将步骑二万北救平凉,与 (古) 弼遇,弼伪退以诱之,夏主追之,魏主使高车驰击之,夏兵

  • 陇泉县

    建置无考。北周属九陇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。隋开皇初废入九陇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