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夏庄

夏庄

①即今山东莒县西南六十里夏庄镇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 卷2《舆图志》 作下庄集。1931年设镇,后省。1984年复设夏庄镇。

②即今山东高密市东北夏庄镇。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胶高县治此。


集镇名。(1)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东部。属洼里乡。人口 3620, 其中回族占71%。传唐太宗东征曾在此下马,故名下马庄,简称下庄,后讹为今名。产花生、小麦、玉米。为奶牛专业村。有陶瓷、汽车修理厂及奶牛贸易公司。京哈铁路、205国道经村北。有清真寺。(2)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东南部。属夏庄街道办事处。人口 4600。 为原夏庄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传因村建于九顶山下,朝霞洒满山庄,景色秀丽,得名霞庄;后演变为夏庄。是市果品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。盛产巨峰葡萄、寒露蜜桃、城阳仙桃、樱桃、草莓、梨、苹果等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薯类。有五金、机械、废油加工、建材、棉纺、鞋类、体育用品等厂。308国道贯穿镇境。名胜古迹有华楼山、丹山、北魏法海寺、商霸王台、西周财帛沟、东周西窑顶等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垂佳普郎城

    即今西藏琼结县。《清一统志· 西藏》 卫地诸城: 垂佳普郎城 “在喇萨东南二百六十里”。后称穷结宗。1960年改设穷结县。又作琼结城、吹扎尔普朗城。清康熙年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琼结县。

  • 黄僚寨

    即今广东信宜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信宜县: “东北有中道巡检司,治在怀德乡黄僚寨之左,废。后复置于罗马村,寻又迁于三桥。”

  • 洛龙宗

    即洛隆宗。今西藏洛隆县东康沙。清王世睿 《进藏纪程》 作 “洛龙宗”。

  • 茅花岭

    又名茅花界。在今湖南桑植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慈利县: 茅花岭 “高峻为群峰之冠”。

  • 和山

    在今广东兴宁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兴宁县: 和山 “在县东十里。高百许丈。状若旋螺。其阳有麻石岩,深高数丈,两峰环抱,一峰背耸周道,左达丹崖,右耸岩中,清冷如浸”。

  • 汊川郡

    西魏改魏安郡置,为沔州治。治所在甑山(今湖北汉川县东南十里)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汉川郡“以县南一里汊水为名”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洮赉河

    即今甘肃西部之陶勒河、北大河。有二源、皆出祁连山: 西源名洮赉河,东源名洪水河,东北流至酒泉市东北合流,又会清水河,东北出长城,经金塔县北流,与黑河合而入于居延海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: “洮赉河

  • 仓颉台

    在今山东寿光市东北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“(寿光)城之西南水东,有孔子石室,故庙堂也。中有孔子像,弟子问经,既无碑志,未详所立。”元于钦《齐乘》卷5:苍颉台在“寿光西北,洱水所经。《水经注》谓孔子问经

  • 南琅邪郡

    南朝宋以侨置琅邪郡改名,初治江乘之金城 (在今江苏南京市东二十五里)。南齐永明六年(488) 徙治白下 (在今江苏南京市金川门外,幕府山南麓)。陈废。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年)改琅邪郡置,治蒲洲金城(

  • 同昌郡

    ①北周天和元年(566)讨浑胡置,属覃州。治所在通轨县(今四川黑水县北)。寻改为覃川荣乡二郡。②隋大业三年(607)改扶州置,治所在尚安县(今四川南坪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坪县及松潘县北,若尔盖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