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固镇

固镇

①北魏太和中置谷阳镇,即今安徽固镇县。后以音近演为固镇。明、清置固镇巡司。

②即今甘肃徽县治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乾化四年 (914) 十一月,“癸未,蜀兴州刺史兼北路制置指挥使王宗铎攻岐、阶州及固镇,破细沙等十一寨”。又贞明元年 (915),前蜀王宗翰 “克固镇”。后周置雄胜军于此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移河池县治此。元为徽州治。

③北宋置,属武安县。在今河北武安县西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 彰德府二》: 固镇关 “即古固镇。据太行之险,道出泽、潞、辽、沁诸州,明设巡司”。

④即今山西沁水县西北固镇村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 固镇 “在沁水县西三十里。四岩悬绝”。


(1)古镇名。(1)在今甘肃省徽县。五代梁乾化四年(914年),蜀将王宗铎攻李茂贞阶州及固镇;贞明元年(915年)前蜀王宗翰克固镇;周显德二年(955年),韩通分兵城固镇以绝蜀援军。皆即此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移河池县治此。元又为徽州治。(2)金置,在今河北省武安市西。明设巡检司于此。今称固镇关。据太行之险,通山西要道。(3)即古阳县。在今安徽省灵璧县西南。北魏太和中置镇。金时称西固镇。地介沱、浍二水之间。旧有巡司驻防。(4)在今江西省宁都县东南琴水北岸。接瑞金、石城二市县界。清时有把总驻防。(2)集镇名。在河北省武安市区西南部。属冶陶镇。人口 2960。原名古镇,历代多设关防,后取牢固之意改今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等。有采矿业及冶炼、选矿、水泥、造纸等厂。邯长铁路、峰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战国古城遗址、汉冶铁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沙滩

   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神仙暗沙。1935年命名为沙滩。1947年改名神仙暗沙。

  • 土僚蛮江

    又作土老蛮江、秃剌蛮江。即今云南东北部之横江。元代称土僚蛮江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乌蒙路:“土僚蛮江,两山夹束五百余里,水中多巨石,湍口峻急,如万马奔,惟五板小舟可行,容使客二人,而水工六人。”

  • 哥窑

    哥窑即龙泉窑之别称。窑址在今浙江龙泉市西南小梅镇大窑村。为宋代著名瓷窑之一。相传南宋时章氏兄弟二人在龙泉县烧造瓷器,其兄所造者佳,故世号为哥窑。弟则仍龙泉之旧号,亦称弟窑。宋代著名瓷窑之一。在今浙江省

  • 雒县

    西汉高帝时置,属广汉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广汉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31 雒县: “县南有雒水因以为名。”王莽改为吾雒。东汉复名雒县,为广汉郡治。初平中徙益州治此 (后徙治成都)。西晋泰始二年 (266) 为新

  • 锡喇盐池

    在今新疆伊吾县西盐池乡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71: 锡喇盐池 “即沙拉淖尔。《三州辑略》 云: 天山行至巴里坤之东曰盐池山,今曰于黑格山。《新疆图说》: 哈密城东北二百余里盐池水,源出黑格山,东南

  • 索卢县

    ①东晋置,属广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十五里。后废。北魏太和二十二年 (498) 复置,属长乐郡。北齐废。②南朝宋侨置,属广川郡。治所即今山东桓台县。北齐废。③南朝梁、陈间置,属新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

  • 安风津

    在今安徽霍邱县北淮河上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毋丘俭传》:正元二年(255),毋丘俭反,“大将军统中外军讨之,别使诸葛诞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拟寿春,……俭独与小弟秀及孙重藏水边草中,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就射杀俭

  • 上都路

    蒙古中统四年(1263)于开平府置,至元五年(1268)省府入路,后属中书省。治所在开平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兆奈曼苏默上都故城)。辖境相当今东自河北承德市、滦河,西至山西广灵、灵丘,南至河北涞

  • 南孟镇

    ①即今河北霸州市北十八里南孟镇,北接固安县。为往来孔道。明嘉靖 《霸州志·舆地志》市廛: 有南孟店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6霸州图:北有南孟镇。②即今河北藁城市北二十四里南孟镇。清康熙《藁城县志》

  • 茨开

    即今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驻地茨开镇。旧属丽江县,民国设茨开县佐。1919年菖蒲桶行政区迁治于此。1932 年改贡山设治局。1954年改贡山县。1956年改设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