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四海

四海

①指中国四周的“海域”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四海会同。”本为泛称之词,九州之外,即为四海。《礼记·祭义》 具体提到东海、西海、南海和北海,不过对举而言,没有确指海域。后人因文求实,直以四海为环绕中国四周的海,于是东、南、西、北海,便有方域可指。但亦因时而异,说法不一。如其中西海,因中国西方陆地广远,湖海复杂,无确切海域可定。

②因古代以为中国四周皆有海,遂称中国为海内,外国为海外。四海,指天下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故推恩,足以保四海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天子以四海为家。”

③指四邻各族居住地域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蛮,谓之四海。”


(1)泛指中国四周的“海疆”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四海会同。”本为泛称之词。九州之外,即为四海。《礼记·祭义》具体提到东海、西海、南海和北海,不过对举而言,没有确指海域。后人因文求实,直以四海为环绕中国四周的海,于是东、南、西、北海,便有方域可指。但亦因时而异,说法不一。如其中西海,因中国西方陆地广远,湖海复杂,无正确海域可定,故古籍中言西海者特多,有五六处。(2)因古代以为中国四周皆有海,遂称中国为海内,外国为海外。四海,指天下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故推恩,足以保四海。”《孔子家语·好生》:“舜之为君也,其政好生而恶杀……是以四海承风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天子以四海为家。”(3)指四邻各族居住地域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蛮,谓之四海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竹山

    在今湖南桂阳县西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1桂阳军:白竹冈“下有狮子岩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作“白竹山”。

  • 塘路口

    即今湖南邵阳县驻地塘渡口镇。旧属武冈州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武冈州图: 东北有塘路口。后演化为塘渡口。

  • ?嘉千户所

    元至元中置, 属威楚路。 治所在今云南双柏县西南��嘉。明改置��嘉县。

  • 鲁班桥场

    在今四川三台县西南鲁班镇。民国 《三台县志》 卷1: 鲁班桥场 “距城八十里。雍正八年建。通上省大路”。

  • 滨县

    1913年改渤海县置,属山东济南道。治所在今山东滨州市 (北镇) 北滨城镇。1925年属武定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87年撤销,并入滨州市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滨州改置,治滨州(今山东滨州市西北

  • 也里术河

    今青海玛多县南之热曲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河源附录:赤宾河“又二三日,水西南来,名亦里出,与赤宾河合。又三四日,水南来,名忽阑。又水东南来,名也里术,合流入赤宾,其流浸大,始名黄河”。

  • 灵岩三洞

    在今江西婺源县西北古坦乡通元观村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》:灵岩三洞“在婺源县西北一百二十里,大鄣山之西。其东北曰庆云洞,西曰莲花洞,南曰含虚洞。又北曰琼芝洞,朱子题名在焉。洞口险仄,人迹罕至”。

  • 苍陵城

    在今安徽寿县西南淮河南岸。《陈书·宣帝纪》:南朝陈太建五年(573)十月,“丁未,齐兵万人至颍口,樊毅击走之。辛亥,齐遣兵援苍陵,又破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韩滩

    在今四川金堂县。民国 《金堂县志》 卷9:“大渡、韩滩渡均在今治东三十里赵家渡。《旧志》 谓《华阳国志》 汉段翳告大渡津吏即此。 后因有宋韩遗迹,改名韩滩。”

  • 东平舒县

    西汉置,属勃海郡。治所即今河北大城县。东汉属河间国。西晋为章武国治。北魏改为平舒县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枝渎“又东径东平舒县故城南。代郡有平舒城,故加东”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大城县。属勃海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