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县猿人遗址
又称龙潭洞遗址。在今安徽和县西北陶店乡南汪家山北坡龙潭洞。1980年发掘,发现一具完好的猿人头盖骨和部分下颌骨、牙齿等,在同一层位中,还发现猿人遗留的工具、骨器、角器、牙器等,以及大批动物化石。地质年代为更新世中期,时代属旧石器时代初期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又称龙潭洞遗址。在今安徽和县西北陶店乡南汪家山北坡龙潭洞。1980年发掘,发现一具完好的猿人头盖骨和部分下颌骨、牙齿等,在同一层位中,还发现猿人遗留的工具、骨器、角器、牙器等,以及大批动物化石。地质年代为更新世中期,时代属旧石器时代初期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在今江苏宝应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宝应县: “黄昏荡在县东七里。东南接望直港,东北达县东八十里之凌溪。《志》 云,望直港在县东十五里。宋嘉定八年所浚,西接宋泾河。宋泾即城中市河也,引流而东,接望直
即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贡宝拉格苏木。1937年为太仆寺左旗驻地。
清乾隆三十八年 (1773) 置,属迪化州。治所即今新疆昌吉市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3:昌吉河,“准语,昌吉,场圃也。河坝筑此,故名,后遂因水以名县”。光绪十二年 (1886) 属迪化府。民国初
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团山西麓、东西龙湾一带。《魏书·太祖道武帝纪》:天赐三年(406)秋七月,“丙辰,西登武要北原,观九十九泉”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“《魏土地记》曰:沮城城东八十里有牧
一作倭赤。即今新疆乌什县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2:乌什城据默尔彻尔山,“回语谓山石突出为乌赤,乌什即乌赤也”。
一作阙林山。在今湖北谷城县北四县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筑阳侯国注引《荆州记》曰:“县北四里有开林山。”
在今江西临川市东门外,跨抚河上。始建于南宋乾道元年(1165),是一座石桥。嘉泰中重建。明嘉靖年间再次重建。
一作杨溪。即今安徽绩溪县北三十里扬溪镇。以扬溪在此注入扬之水为名。有官道通宁国县,明、清两代均置扬溪铺驿站于此, 为县北重镇。
即今广东潮州市北意溪镇。韩江有鳄溪、恶溪、意溪之称,墟因位于意溪之滨而名。即唐韩愈任潮州刺史时驱鳄之处。
即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西南五十里侏儒镇。清置外委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