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城站
元置,在今江西永修县东北吴城镇。地当赣江入鄱阳湖之口。
元置,在今江西永修县东北吴城镇。地当赣江入鄱阳湖之口。
北宋置,在今浙江平阳县东南鳌江口海滨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5:温州平阳县有“天富盐场”。后徙至今浙江苍南县东芦浦镇、舥艚镇一带。近代废。
1921年析叶城县置,属新疆喀什噶尔道。治所在坡斯坎 (今新疆泽普县) 冯承钧 《西域地名》:“ 《西域图志》 坡斯恰木城,今为新疆泽普县治。取《西域水道记》 泽勒普善河名之省称也。” 1930年属喀
唐贞观中置,属羁縻琰州。治所在今贵州贞丰县东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年间置,治今贵州省贞丰县东南,属琰州。后废。
即今山东平度市西二十里门村乡。清道光《平度县志》卷9有门村。以门姓得名。
又作太原、大卤。在今山西太原市一带。《穀梁传·昭公元年》:“中国曰大原,夷狄曰大卤。”(1)古地区名。又称大卤。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。《左传》昭公元年(前541年):“晋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。”
即今山西文水县东北开栅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二》:开栅堡“在文水县北二十五里开栅镇,接交城县界。周四里, 其半为文峪水所啮毁”。明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置,即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开栅镇。原堡周四里,清
元上都之别称。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滦河上游闪电河北岸。以临滦河而得名。元杨允孚著有《滦京杂咏》。元上都的别称。以临滦水得名。元杨允孚著有《滦京杂咏》。
①即上京。京都的通称。东汉班固《两都赋》:“实用西迁,作我上都。”②对陪都而言,称首都为上都。北齐以晋阳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)为下都,称京都邺(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)为上都。唐宝应元年(762)以
又作大。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宁县东南。东汉废。《后汉书·邓禹传》:建武元年(25),“更征兵引谷, 归至大要”。即此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宁县东南。属北地郡。东汉废。
即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治青龙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迁安县图:东北有头(大)嶂子、二嶂子。1933年于此设都山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