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光墓
在今山西夏县西北三十里鸣条冈。司马光(1019—1086),字君实,夏县涑水乡人。世称涑水先生。北宋宝元进士,后任宰相等职。著有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涑水纪闻》等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:司马光墓“在夏县西北三十里鸣条冈。其祖、父十余冢胥存。《旧志》:哲宗篆碑首曰‘忠清粹德’。起楼墓东,命苏轼撰文。绍圣元年,夺官毁楼仆碑。断碑之陷,有杏生于龟趺侧,蟉枝蟠绕。金皇统中,夏县令王廷直得旧断石摹勒碑文。元平章察罕家与墓邻,作《老杏图》诗。程巨夫记。明嘉靖初,再修其碑”。
在今山西夏县西北三十里鸣条冈。司马光(1019—1086),字君实,夏县涑水乡人。世称涑水先生。北宋宝元进士,后任宰相等职。著有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涑水纪闻》等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:司马光墓“在夏县西北三十里鸣条冈。其祖、父十余冢胥存。《旧志》:哲宗篆碑首曰‘忠清粹德’。起楼墓东,命苏轼撰文。绍圣元年,夺官毁楼仆碑。断碑之陷,有杏生于龟趺侧,蟉枝蟠绕。金皇统中,夏县令王廷直得旧断石摹勒碑文。元平章察罕家与墓邻,作《老杏图》诗。程巨夫记。明嘉靖初,再修其碑”。
即今山东长岛县东北、大竹岛西北十里小竹岛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竹岛“在蓬莱县东北。小竹岛在长山岛东,大竹岛在小竹岛东”。
在今山东烟台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 登安场 “在福山县 (治今烟台市西南福山镇)北五里。旧置盐大使”。即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北盐场。清时曾设盐大使,后除。
即今瞿塘峡、巫峡、西陵峡。西起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,东至湖北宜昌市西南津关,全长193公里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,重岩迭障, 隐天蔽日,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”诸书记载
又称阁院禅林。俗称大寺。在今河北涞源县城内西北隅。《清一统志·易州》: 阁院禅林 “在广昌县 (今涞源县) 治北街。俗名大寺。东汉时创建。唐尉迟恭重修。有碑记”。又称阁院禅林寺,俗称大寺。在河北省涞源
明置,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北三十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蕲水县“兰溪镇”条下:“有巴水驿,南北陆道所经也。”
在今广东电白县东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56电白县:白庙港“下有暗沙礁石,最为险要。上有炮台”。
在今河南商水县东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:毋丘俭作乱,艾兼道进军,“先趣乐嘉城,作浮桥。司马景王至,遂据之”。《晋书·景帝纪》:“帝屯汝阳,遣兖州刺史邓艾督太山诸军进屯乐嘉,示弱以诱之。钦进军攻艾,
明永乐八年(1410)置,属天全六番招讨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南冷碛镇。清属雅州府。宣统三年(1911)改流,废。
在中国南海诸岛的南沙群岛内,位于中业群礁西南约15海里。为长约6.5公里,宽约3.7公里的环礁。中国渔民向称丑未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沙比礁。1947年改名渚碧礁。
亦作仗义、伏义。唐大和六年(832)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建,在今四川汉源县南。《新唐书·李德裕传》:太和年间,“筑杖义城,以制大度、清溪关之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