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辉路
蒙古中统元年(1260)改卫州置,治所在汲县(今河南卫辉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新乡、卫辉、辉县、淇县、获嘉等市县地。明洪武元年(1638)改为卫辉府。
蒙古中统元年(1260年)升卫州置,治汲县(今河南卫辉市)。属中书省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新乡、卫辉、获嘉、辉县及延津北部等地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并辖今淇县地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为府。
蒙古中统元年(1260)改卫州置,治所在汲县(今河南卫辉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新乡、卫辉、辉县、淇县、获嘉等市县地。明洪武元年(1638)改为卫辉府。
蒙古中统元年(1260年)升卫州置,治汲县(今河南卫辉市)。属中书省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新乡、卫辉、获嘉、辉县及延津北部等地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并辖今淇县地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为府。
即今浙江台州市 (椒江区)西十里栅浦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临海县: 栅浦 “在海门卫东南(案: 应为“西”之误),嘉靖中倭贼由此入海门港,又由此犯松门卫”。
即坡斯坎。今新疆泽普县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 82 莎车府: “出境达叶城县波斯坎庄。”
1912年废宿州置,属安徽淮泗道。治所即今安徽宿州市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1979年析宿县城关镇置宿州市,1992年撤县并入宿州市。旧县名。1912年由宿州改置,治今安徽省宿州市。1950年县城曾设
古山名。又称伊阙、伊阙山、阙塞、龙门。因两山相对阙门,伊水流经其中,故名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六年(前516年):“晋知跞、赵鞅帅师纳王,使女宽守阙塞。”即此。参见“伊阙”。
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斋桑泊西南阿克苏阿特东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5: 济莫尔色克河 “河之西北六七十里有水发自哈尔巴哈卡伦西,东流经卡伦北,德布色格尔河自南经卡伦东来汇,是为哈尔巴哈河”。
(嶽)” 牌坊 即玄岳门。在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武当山麓。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 (1552),相传进入此门即为朝山 “神道”。牌坊全以石凿榫卯构成,高11.9米,宽12.81米,四柱三间五楼式。正中坊额刻
①即今江苏太仓市东北浏河镇。为娄江入海处。元时海运漕粮由此出海。延祐元年(1314)昆山州治曾徙于此,至正十七年(1357)复回原址。当时曾号为“六国码头”。明永乐三年(1405)郑和下西洋,亦由此出
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分布特哈副都统嫩江东部地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即今黑龙江讷河市。宣统二年(1910)改置讷河直隶厅。
即今浙江临安县西株柳。元末置巡司于此。
北齐改南兖州置,治所在广陵县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)。南朝陈太建中复为南兖州。北周大象中又改为东广州。不久改为吴州。北齐改南兖州置,治广陵县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)。辖境约当今江苏省扬州市市区和邗江区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