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豫州

南豫州

①南朝宋永初三年 (422) 分豫州淮东置,治所在历阳 (即今安徽和县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六合和安徽定远、来安、和县等县以西,河南光山县、新县、湖北武湖水以东的江北、淮南地。永嘉七年(430) 省。大明元年 (457) 复置,治所在姑孰 (即今安徽当涂县)。五年 (461) 省。七年 (463) 复置,齐建元二年 (480) 省。永明二年 (484) 割扬州宣城、淮南,豫州历阳、谯、庐江、临江六郡复置,治所在于湖 (即今安徽芜湖县西北王旭乡)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以当涂县置,八年(625) 废入宣州。

②南朝梁置,治所在寿春县 (今安徽寿县)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“淮南郡,旧曰豫州,后魏曰扬州,梁曰南豫州,东魏曰扬州,陈又曰豫州,后周曰扬州。开皇九年曰寿州。”

③东魏置,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。北周改为㵐川郡。


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年)分豫州淮河以南地置,治历阳县(今安徽和县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、浦口等区和安徽省和县、来安、定远等县以西,河南省光山、新县等县和湖北省武湖水以东的地区。其后屡经废复,治所、辖境一再迁改。至梁侯景乱后,定治姑孰(今安徽当涂县)。辖境仅有今皖南长江流域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置,治当涂县(今属安徽)。八年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霍山

    即今浙江岱山县西七姊八妹列岛中之东霍山。宋《宝庆四明志》卷20昌国县:东霍山“在东北,环以大海,世传徐福至此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宁波府一》:东霍山“在定海县西北海中。相传徐市驻舟处。有石棋盘,修竹环之,清

  • 冯坡镇

    在今山西壶关县南冯波村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冯坡镇“在壶关县南二十八里黄山下”。在海南省文昌市北部。面积105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冯坡,人口580。为侨乡。清代建圩。原名冯家坡,

  • 合水

    ①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府河注入岷江处。《晋书·李势载记》:东晋永和三年(347), 桓温“次青衣,势大发军距守,又遣李福与昝坚等数千人,从山阳趣合水距温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大渡河注入岷江处。《

  • 恩平堡

    即今广东恩平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肇庆府恩平县 “恩平故城” 条: “ 《城邑考》,今县城本恩平堡,成化二年筑砖城,置恩平堡巡司于此,寻升为县。”

  • 波水

    在今河南鲁山县西。《尚书· 禹贡》 豫州: “荥、波既潴,道荷泽,被盟猪。” 《周礼·职方氏》: 豫州 “其浸波、溠”。《水经·滍水注》: 波水“出霍阳西川大岭东谷,俗谓之歇马岭。……又南,分三川于白

  • 大柘水

    即今广东平远县南之大柘河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大柘水“在平远县东南。源出阳洞,东流经关上,合河头溪”。

  • 童山

    ①在今河北新乐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新乐县: 童山在 “县 (按: 在今新乐市承安镇) 西北二十里,一名见龙山,高数十仞,绵亘数里,下有小溪潆带,流入沙河”。②一名同山。在今河南浚县西南同山。《隋

  • 长岗集

    即今河南睢县西南长岗镇。清光绪《续修睢州志》卷1:“长岗集,在州西南,离城三十五里。”

  • 许昌府

    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升许州直隶州置,属河南省。治所在石梁县(今河南许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许昌、漯河、禹州、临颍、襄城、偃城、长葛、新密、新郑等市县地。乾隆六年(1741)复降为许州直隶州。

  • 广平府

    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广平路置,属北京布政司,永乐后直隶京师。治所在永年县(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鸡泽、永年、磁县、曲周、武安、成安、肥乡、广平、邯郸等县市地。1913年废。明洪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