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秋县
唐天宝元年(742)析江都、六合、高邮三县地置,属广陵郡。治所即今安徽天长市。天宝七年(748)改为天长县。
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析江都、六合、高邮三县地置,治今安徽省天长市。属广陵郡。天宝七载(748年)改名天长县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析江都、六合、高邮三县地置,属广陵郡。治所即今安徽天长市。天宝七年(748)改为天长县。
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析江都、六合、高邮三县地置,治今安徽省天长市。属广陵郡。天宝七载(748年)改名天长县。
即拔野古。隋、唐时为勅勒 (铁勒) 十五部之。分布于今蒙古国东南乔巴山一带。唐于此建幽陵都督府。
①在今四川青神县南岷江东岸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12青神县:“县之名胜,在乎三岩。三岩者:上岩、中岩、下岩也。今惟称中岩焉。”俚谚云:“先有中岩,后有峨眉。”即言中岩名声早于峨眉。三岩间各相距数里
①南朝宋元嘉间置,属海昌郡。治所当在今广东高州市、信宜县境。齐废。②金承安二年 (1197) 以新城镇置,属抚州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台基庙乡古城。元属兴和路。明废。③1913年改威宁州置,属贵州
即今安徽六安市北木厂镇。明万历《六安州志》卷2《集》:木场铺在“北四十里”。
北魏置,为灵州治。治所在回乐县 (今宁夏吴忠市北)。辖境相当今宁夏吴忠市及中宁县灵武县地。《北齐书·刘丰传》: “刘丰,字丰生,普乐人也。……破六韩拔陵之乱,丰以守城之功,除普乐太守。” 隋开皇三年
即今福建三明市西岩前镇。北宋嘉定十七年 (1224) 以其地险远,在黄杨岩下置寨守御,属永安县。绍定四年 (1231) 增兵戍守。元至元中设巡司,仍隶永安县。明洪武初改名黄杨寨巡司。南宋嘉定十七年(1
在今北京市故宫东华门之内。明建。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)重建。前为门三间,后为主敬殿。清每年皇帝经筵典礼之处。由大学士、尚书、左都御史、侍郎、学士、詹事充任经筵讲官。
东晋孝武帝司马曜陵墓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西南麓。《元和志》 卷25 上元县: 孝武帝昌明隆平陵“在县东北二十里蒋山西南”。
在今黑龙江省孙吴县东北黑龙江西岸。清西清 《黑龙江外记》 卷2: “黑龙江城……,东南百里德文苏苏、富鲁苏苏。”
又名团山堡。明置,属宁远卫。即今辽宁兴城市西南三十里团山子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小团山堡“官军一百七十六员名。堡西吴简山可屯兵,堡西北老虎冲可按伏”。清改为团山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