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里桥
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。因距城十三里,故名。《晋书·惠帝纪》:太安二年(303),“(河间王)顒遣其将张方, (成都王)颖遣其将陆机、牵秀、石超等来逼京师。乙丑,帝幸十三里桥”。同年冬, “张方退屯十三里桥”。皆此。
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城西,因去城十三里,故名。西晋太安二年(303年),河间王司马颙以张方为都督,自函谷东趋洛阳,惠帝如十三里桥,即此。
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。因距城十三里,故名。《晋书·惠帝纪》:太安二年(303),“(河间王)顒遣其将张方, (成都王)颖遣其将陆机、牵秀、石超等来逼京师。乙丑,帝幸十三里桥”。同年冬, “张方退屯十三里桥”。皆此。
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城西,因去城十三里,故名。西晋太安二年(303年),河间王司马颙以张方为都督,自函谷东趋洛阳,惠帝如十三里桥,即此。
亦名麦积山。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八十里麦积乡境,是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。从公元四、五世纪的西秦起,历代在山中开凿了许多石窟,为我国大型石窟群之一。《魏书·李焕传》:正始三年(506),秦州主簿
明洪武十年 (1377) 降彭州置,属成都府。治所即今四川彭州市。清康熙七年 (1668) 废,雍正六年 (1728) 复置。民国初属四川西川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93年改设彭州市。古旧县名。
南齐置,属司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境。后废。
清康熙三年 (1664) 置,属广宁府,后为锦州府治。治所即今辽宁锦州市。县以锦州为名。民国初属奉天辽沈道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49年移治大凌河镇。1993年改设凌海市。古旧县名。清康熙三年(1
隋置,为辽东郡治。治所在今辽宁新民市东北辽滨塔村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大业八年 (612) 征高丽,“唯于辽水西拔高丽武厉逻,置辽东郡及通定镇而已”; 唐贞观十九年 (645) 伐高丽,“ (李) 世勣
北宋置,属滏阳县。在今河北磁县北二十里。范成大《揽辔录》:台城镇“故城延袤十数里,城中有灵台坡陀,邯郸人春时倾城出祭赵王歌舞台上。城旁有廉颇蔺相如墓”。(1)在山西省五台县西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8
①即龙门山。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东北,夹河对峙。相传大禹所凿,故名。《水经· 河水注》: “昔者大禹导河积石,疏决梁山,谓斯处也。即 《经》 所谓龙门矣。《魏土地记》 曰:梁山北有龙门山,大
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四十里九回山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浊水“出广县为山,世谓之冶岭山”。
即今云南祥云县东北米甸镇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)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又名沐爱镇。即今四川筠连县东南沐爱镇。1944年设沐爱设治局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