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剑门山

剑门山

亦名梁山。即剑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3剑门县: “梁山,在县西南二十四里。即剑门山也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84剑门县: “大剑山至此有隘束之路,故曰剑门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68保宁府:大剑山 “其山峭壁中断,两崖相嵚,如门之关,如剑之植,故又名剑门山”。今山东北—西南走向,长达七十余公里。主峰大剑门在剑阁县北。有七十二峰,极为壮观。三国时,蜀将姜维退屯剑门以拒魏将钟会,即此。


又称大剑山。在四川省北部剑阁县境内。由大剑山(古名梁山)和小剑山组成,呈东北—西南走向,为龙门山余脉。山体主要由砂岩、砾岩构成,北陡南缓。山峰北侧全为断崖峭壁,如天然城墙。海拔1000米左右,最高峰1248米。大剑山东北坡峭壁中断,两崖相峙,宽仅20米,似剑劈开,称为剑门,山名因之。自古有“剑门天下险”之说,历为自陕西入川最后门户,兵家必争之地。剑门蜀道,指从陕西省宁强入川,至广元、剑阁、梓潼的古栈道,绵亘150余千米,地势险要,自古有“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”之说。以剑门关为中心,众多名胜古迹组成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,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珠市

    在今广西合浦县旧城西。清屈大均 《广东新语》 卷15: “予尝至合浦,止于城西卖鱼桥,故珠市也。”

  • 勐 (猛) 旺

    又称勐邦。明代属车里宣慰司,即今云南景洪市东北一百四十八里勐旺。清雍正六年(1728) 设土把总。傣语 “勐” 为坝子,“旺” 或“邦” 为飞貉 (鼯鼠),意即鼯鼠坝。

  • 束馆镇

    又名束庙堡。即今河北大名县东南六十里束馆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大名府元城县:“束馆堡在府(今大街乡)东六十里。以有束皙庙而名。亦曰束馆镇。”在河北省大名县东南部。面积54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

  • 迁隆寨

    ①北宋置,属邕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那堪乡迁隆村。南宋改为迁隆镇。②即今广西邕宁县西南苏圩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北宋置,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迁隆峒。南宋时置为迁隆镇。

  • 步头

    唐代云南南部交通线上的水陆转运码头。在今云南建水县南九十二里,红河北岸的阿土。一说即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6:“通海城南十四日程至步头,从步头船行沿江三十五日出南蛮。”岑仲勉

  • 裕民县

    ①金初升曷董馆置,属云内州。治所当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境。皇统元年 (1141) 复废为曷董馆。②1944年升裕民设治局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在察汗托海 (今新疆裕民县西)。1959年迁治哈拉布拉(今裕

  • 邸阁池

    在今浙江安吉县东北邸阁山下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湖州安吉县:“北三十里有邸阁池,北十七里有石鼓堰,引天目山水溉田百顷,皆圣历初令钳耳知命置。”

  • 丰安军

    唐置,属朔方节度使。在今宁夏中宁县西北石空堡附近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丰安军:“在灵州西黄河外百八十里,管兵八千人,马千三百疋。”后废。武周万岁通天初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长流水村。属

  • 坊州

    唐武德二年(619)分鄜州置,治所在中部县(今陕西黄陵县南)。因州界马坊为名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黄陵、宜君二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)改置中部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坊州。蒙古至元六年(1269)废入鄜州

  • 秦昌县

    即泰昌县之讹。治所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大昌镇。《晋书·地理志》 及 《南齐书·州郡志下》 均作 “秦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