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兴福寺

兴福寺

①又名破山寺。在今江苏常熟市北,虞山东北麓破龙涧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平江府:兴福寺“在常熟之破山。齐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。唐常建作《破山寺后禅院》诗,宋米芾手书,清言如泗勒石。称三绝碑。

②在唐长安城修德坊北隅,今陕西西安市内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0:兴福寺“本右领军大将军彭国公王君廓宅。贞观八年,太宗为太穆皇后追福,立为宏福寺。神龙中,改为兴福寺”。《类编长安志》卷5:“太宗时,广召天下名僧居之。沙门玄奘于西域回,居此寺西北禅院翻译。寺内有碑,面文贺兰敏之写《金刚经》,阴文寺僧怀仁集王羲之写太宗《圣教序》及高宗《述圣记》,为时所重。”


在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。创建于南齐,原称大慈寺,又称破山寺。梁大同三年(537年)改称兴福寺。唐、宋时多次兴废,现寺内建筑多为明、清遗物。1980年对殿宇廊庑进行整修,并重塑佛像。寺坐北面南,寺前有香花桥,过桥有门楼,上额书“毗尼法界”四字。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、韦驮殿、大雄宝殿,还有救虎阁、空心亭、廉饮堂、印心石室、日照亭等。《常少府题破山寺诗碑》高1.43米,宽0.7米,传为米芾书。诗旁刻“乾隆三十七年,言如泗附识”二行。《吴越忠懿国王造全国阿育王舍利塔碑》计3块,明万历四十五年(1617年)憨山沙门德清书,内记载万历年间顾耿光造父莹得阿育王塔事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苏州太守童华草书碑,上刻“唐时旧寺今犹在,闻有高僧号破山。绿竹生孙随处是,白云出岫不知还。游冶到头眠后悔,繁华弹指失前欢。吴中弟子痴迷久,现宰官身说法难”的诗句。寺旁有四高僧祠,立僧塔五座。1982年修塔院,门前立冲天式柱两根,柱上刻清钱谦益书“异代并成罗汉果,空山时落曼陀花”的对联。为常熟市著名的佛教遗迹,亦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清河

    在今山东境。亦曰大清河。即古济水。其上源与会通河合, 自东平分流而西北,至鱼山之东,复折而东北, 经东阿、平阴、长清、济南、济阳、博兴等县市,东北入海。清咸丰间为黄河所夺。见“清河(2)”。

  • 都古津噶珊

    亦作肚古锦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乌得里湖之东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: 黑龙江下游西岸必占河口南有 “肚古锦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《乾隆内府舆图》 作 “都古津

  • 夷门

    ①战国魏都大梁城东门。在今河南开封市城内东北隅。因在夷山之上而得名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魏隐士侯嬴“为大梁夷门监”。太史公曰:“夷门者,城之东门也。”②开封的别称。因夷门为战国魏大梁城东门而得名。《

  • 句注山

    一名西陉山、雁门山。在今山西代县西北二十五里。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:九塞中有“句注”。《元和志》卷14雁门县:“句注山,一名西陉山,在县西北三十里。晋咸宁元年句注碑曰,‘盖北方之险,有卢龙、飞狐,句注

  • 服秦城

    北周置,在今山西吉县西北黄河东岸。《北齐书·段韶传》: 武平二年 (578),“五月,攻服秦城。周人于姚襄城南更起城镇,东起定阳,又作深堑,断绝行道。韶乃密抽壮士,从北袭之”。北周筑,在今山西省吉县西

  • 嵇山

    ①在今安徽濉溪县南。《晋书·嵇康传》:嵇康 “其先姓奚,会稽上虞人,以避怨,徙焉。铚有嵇山,家于其侧因而命氏”。②一名秋山。在今河南焦作市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53修武县: “山阳城北有秋山。即嵇康之园宅

  • 悦般州都督府

    唐龙朔元年 (661) 于石汗那国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艳城 (今阿富汗东北境斯科扎尔一带,一说即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西南迭脑)。8世纪中废。唐羁縻都督府名。龙朔元年(661年)置,治石汗那艳城(今阿

  • 嘉义市

    ①本嘉义县,日本占领期间于1930年改嘉义街为嘉义市,属台南州。治所即今台湾省嘉义市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嘉义市,为台湾省辖市。②即今湖南平江县东五十四里嘉义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 卷1平江县

  • 大沙沟

    在今甘肃景泰县境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靖远卫:大沙沟“在卫北黄河外。嘉靖中边臣李承勋言,宁夏自镇远关至大沙沟,旧有台堡相接,以断北寇西行之路是也”。

  • 南陵县

    ①西汉文帝七年 (前173) 置,属京兆尹。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太康村。因其地有文帝刘恒之母薄太后的南陵,故名。东汉元始四年 (前4) 废。②西晋置,属九德郡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锦川附近。南齐以后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