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堪山
即外兴安岭。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北部之斯塔诺夫山脉。《清高宗实录》卷743:乾隆三十年(1765)八月癸亥,黑龙江将军富僧阿等奏:“三年派副总管、佐领、骁骑校于冰解后,由水路至河源兴堪山巡查一次, 回时呈报。其黑龙江官兵,每年巡查格尔毕齐河口照此,三年亦至河源兴堪山巡查一次,年终报部得旨:如所议行。”
即外兴安岭。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北部之斯塔诺夫山脉。《清高宗实录》卷743:乾隆三十年(1765)八月癸亥,黑龙江将军富僧阿等奏:“三年派副总管、佐领、骁骑校于冰解后,由水路至河源兴堪山巡查一次, 回时呈报。其黑龙江官兵,每年巡查格尔毕齐河口照此,三年亦至河源兴堪山巡查一次,年终报部得旨:如所议行。”
①在今福建福州市北升山上。宋陈襄 《和陈大卿游升山》 诗有 “闻欲引泉添洗药,未应夺我凤凰池”。②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北罗浮山上。东晋葛洪有《洗药池》 诗。
1942年析平罗县置,属宁夏省。治所在宝丰 (今宁夏平罗县东北宝丰镇)。以惠农渠为名。1954年迁治黄渠桥 (今平罗县东北黄渠桥镇)。1960年撤销,并入石嘴山市和平罗县。1987年由石嘴山市郊区复置
明洪武四年(1371)置,在今贵州龙里县西。
1914年依前江陵、镇江两府辖境置,属江苏省。治江宁县 (今江苏南京市)。辖境约当今江苏扬中、丹阳、金坛、溧阳以西长江南岸地区及江北六合、江浦两县地。1927年废。1914年6月以清末江宁、镇江两府辖
清帕米尔八卡之一。光绪五年(1879)后置,在今穆尔加布。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5:光绪十八年(1892),“俄兵筑垒于让库尔及六尔阿乌”。即此。今属塔吉克斯坦。
在今福建福州市区乌石山东麓。唐贞元十五年 (799) 始建,原名无垢净光塔。唐末毁。五代闽永隆三年 (941) 闽王王延曦在遗址上重建,改今名。俗称乌塔。现存塔为七层,八角形,高35米。用花岗石砌造。
北宋置,属常宁县。在今湖南常宁县东南七十里铜盆岭。熙宁六年 (1073) 废。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定阳县置,为汾州治。治所即今山西吉县。大业初为文城郡治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为汾州,五年(622)为南汾州治。贞观八年(634)为慈州治。五代唐改为吉乡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
1913年改龙州府置, 为广西镇南道治。治所即今广西龙州县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37年改为龙津县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边境。属崇左市。面积 2317 平方千米。人口26.9万,94.5%为壮族。
在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思南府沿河祐溪长官司: 河由江在 “司北十里。洞出铜仁府乌罗司。又石马江,在司西百三十五里。下流俱入水德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