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关西镇

关西镇

北宋置,属华阴县。在今陕西华阴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二》:关西镇“以在潼关之西,故名”。


(1)古镇名。北宋置,在今陕西省华阴市东。因在潼关之西,故称。为豫、陕交通要冲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华州华阴县领关西镇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江西省龙南县东部。面积80平方千米。人口 7000。镇人民政府驻关西圩,人口100。明正德年间南赣巡抚王守仁镇压浰头寨农民起义军,在此附近设关,因地处关口之西,故名关西圩。1949年设关西乡,1958年属汶龙公社,1960年析设关西公社,1984年复改乡,1996年改设镇。主产稻、甘薯。为县木材主产区,并产香菇、笋干。有水电站及砖瓦、修理、木材加工、粮食加工等厂。京九铁路贯境,公路北接105国道。古迹有关西塔。境内新围为客家民居文化代表。(2)在台湾省新竹县北部、新竹平原东侧,东北界桃园县。面积125.52平方千米。人口约3.9万,90%以上为客家人,祖籍广东嘉应州(治今梅州市)。1920年设关西街,1945年设镇。地多丘陵,凤山溪从中部流贯。产稻、甘薯等。茶叶产量居全县之首。有水泥厂。3号省道纵贯镇境。名胜有六福村野生动物园、关西蝙蝠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袁灶港镇

    即今江苏通州市 (金沙镇) 东南十六里袁灶乡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通州 (今南通市)东有袁灶。

  • 玉枕山

    ①在今江西大余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6南安军:玉枕山“在郡正北。盖郡之主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玉枕山“在大庾县北五里。地名石人坑,郡之主山也。高三百仞,连延三里。两麓五岩,次第相属。俗名五指山,

  • 恭耳县

    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后属羁縻穹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、红原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赤金堡

    清康熙五十六年(1717)筑,后设都司驻守。故址即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镇。

  • 岛尾

   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海滨岛美。旧属海澄县, 明置巡司于此。即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南岛美。明初置巡检司于此。清废。

  • 临淮镇

    又称临淮关。即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二十里临淮镇。清乾隆十九年 (1754) 置巡司于此。(1)在江苏省泗洪县东南部,伸入洪泽湖,三面环水。面积21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临淮头,人口4300。

  • 三仙台

    又名三台山。在今安徽萧县城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8徐州:三仙台山“在萧县(旧治)南二里。岩上镌三仙台三字”。

  • 中后旗

    ①又称东路中后旗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中巴颜西。②原属土谢图汗部,清雍正九年(1731)改属赛音诺颜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察干海尔汗一带。

  • 雒阳县

    即洛阳县。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作 “雒阳县”。

  • 茱萸滩

    亦名铜柱滩。在今湖南新邵县西北二十里资水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宝庆府邵阳县: 茱萸滩在“府北四十里。澬江水势险恶,昔人置铜柱于岸侧,以固牵挽,俗谓五十三滩、四十八滩,此其首也。亦名三百里滩。……明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