兀鲁骨河
即兀鲁灰河。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郭勒。明于谦《少保于公奏议》卷8所载之兀鲁骨河, 即此。
即兀鲁灰河。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郭勒。明于谦《少保于公奏议》卷8所载之兀鲁骨河, 即此。
北宋置,属新津县。在今四川新津县北二十四里。《宋史·马知节传》:至道三年(997),知节领兵追刘旴至蜀州,“次方井镇,与旴遇,杀之无噍类”。即此。
宋大理置,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。辖境约当今云南保山市、永平县以南,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以北,东抵澜沧江,西抵怒江。元至元十一年(1274)降为永昌州。十五年(1278)复为府,属大理路,为大理金齿等
在今安徽休宁县西七十里桐子溪入率水口,古为率水竹筏航运起点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休宁县“蓝渡桥”条下:“元置江潭务于河村溪口,即今县西七十里之江潭也。明置黄竹岭巡司于此。”
西魏废帝改天水郡置,治所在长道县(今甘肃西和县北长道镇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礼县、西和两县北部地。北周废。西魏废帝改南天水郡置,治水南县(今甘肃西和县北长道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礼县、西和二县北部地区。北周
在今山西陵川县东南五十里马武寨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陵川县:马武山“在县东五十里。后汉初,马武尝屯兵于此”。在山西省陵川县境内。山形磅礴雄伟,四周绝壁。相传东汉马武曾在此安营扎寨。主峰海拔1678米。
古代关中地区的人工渠道。西汉元狩三年(前120) 凿昆明池,又引池水东出为昆明渠,以利漕运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昆明故渠,上承昆明池东口,东径河池陂北……又北分为二渠: 东径虎圈南而东入霸,一水北合
隋开皇二年(582)于汉长安城东南十三里营建新都,号大兴城。三年(583)自长安城迁都于此,故址即今陕西西安市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“城东西十八里一百一十五步,南北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。”城北中部为宫城,
即今福建宁都市北四十里八都镇。1919年《江西福建明细图》:福建宁都县北有八都。
蒙古中统四年 (1263) 改柔远县置,为隆兴路治。治所即今河北张北县。元为兴和路治。明洪武中废。古县名。蒙古改柔远县置,治今河北省张北县。为兴和路治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为兴和府治。后废。
又称石堡山。在今云南曲靖市东南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曲靖路:分秦山在“曲靖东南,武侯与蛮会盟之地。分秦者,汉语会议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曲靖府》:分秦山,“《通志》即石堡山,四望平原,孤峰独立,藤萝挂壁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