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兰喀喇
即今黑龙江省依兰县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依兰府: “清初称依兰喀喇。”
即今黑龙江省依兰县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依兰府: “清初称依兰喀喇。”
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北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独立纪》:清光绪二十一年(1895), 日军侵台时,台湾军民迎战日军,“提督陈罗统翊安军备四草湖”,即此。原为岸外沙洲,今已陆化。镇海小学内有四草炮台等遗迹。
亦名新阳江。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昆山县: 新洋江 “自城东四里运河分流,南接娄江”。南宋隆兴三年 (1165)开新洋江后,屡经修浚。其水南承吴淞江,北通娄江。每当松江中断
①南朝梁太清中置,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二十里较场乡南叠溪古城。《元和志》 卷32翼州: “梁太清中,武陵王萧纪于蚕陵旧县置铁州。” 寻废。②唐渤海国置,属中京显德府。治所在位城县(今吉林敦化市西南
一名渔水。在今天津市南半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蓟州:龙池河“源自州北卢而岭口流入,南合遵化县之梨河”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一》:龙池河“源出州北之鹅台,下潴为鹅湖,南流经州城西,又东南入沽河”。
即今江西上高县西北徐家渡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4: 上高县有徐家渡。
即关西。汉、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。三国魏王粲《从军》诗:“相公征关右,赫怒震天威。”地区名。古人以西为右,亦称关西。汉、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。三国魏王粲《从军》诗:“相公征关右,赫怒震
即今台湾省嘉义县东吴凤乡。吴凤原为一汉人名,任清康熙、乾隆时之通事。相传吴凤为改变当时山胞杀人头祭神的恶习,舍生取义,后人为纪念他,遂以吴凤为乡名。
唐置,治所在武峨县 (今越南北太省太原东北武崖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武峨郡。乾元元年(758) 复为武峨州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北太省南部地。后废。唐置,治武峨县(今越南太原省太原东北武崖)。辖境相
①辽置,为严州治。治所在觉华岛(今辽宁兴城市东南菊花岛)上。金属兴中府。元废。②1914年改宁远县置,属奉天辽沈道。治所即今辽宁兴城市。取辽兴城县为名。1986年改设兴城市。古旧县名。辽移兴州之民筑城
在今湖北利川市西南忠路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忠路安抚司:石旗山在“司南一里。《志》云,司旁有凤凰、狮子、龙洞、金紫诸山,皆高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