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伏龙山

伏龙山

①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六十余里龙山镇。宋《宝庆四明志》卷18定海县:伏龙山在“县治西北八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定海县:伏龙山“首尾跨东、西两海门,状如卧龙。南去龙山所十里,屹临水漈,为舶必由之道,盖龙(山)、观(海)两卫之咽喉也”。

②在今湖北省襄阳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2襄阳府:伏龙山“在襄阳县西南三十里。……曾巩知襄州日,祈雨此山”。

③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蓬莱镇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5遂宁府:火井“在长江县客馆镇之北二里伏龙山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蓬溪县:伏龙山在“县西二百里。其山盘曲,形如伏龙。下有火井。《异物志》:山下地洼若池,以火引之,有声隐隐出地中,少顷炎炽。夏月积雨停水,则焰生水上,水为之沸,而寒如故。冬月水涸,则土上有焰,观者至焚衣裾”。

④在今陕西延安市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36延州肤施县:伏龙山“在县西北五里。南北一带,按山形似卧龙,是上郡之名山”。


古山名。又称箬山。在今浙江省慈溪市东南。明嘉靖三十五年(1556年),官兵败倭寇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投龙潭

    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》:投龙潭“在吴县西南。唐皮日休诗:龟山下最深,恶气何洋溢。涎水暴龙巢,腥风卷蛟室”。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鼋山下。唐皮日休有诗。

  • 猪野泽

    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北中渠乡白马岗、白疙瘩等村间。 《尚书·禹贡》 雍州: “原底绩, 至于猪野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武威郡武威县: “休屠泽在东北,古文以为猪野泽。” 因泽在匈奴休屠王

  • 原圃

    即圃田泽。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及郑州市东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 “郑之有原圃,犹秦之有具囿也。” 杜注: “荥阳中牟县西有圃田泽。”即“圃田泽”。

  • 可允山

    一作可胤山、可沇山。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22胤山县:“后魏于今县西南十五里置义城县,隋义宁二年改名义清县,天宝元年改为胤山,以县北三十里有可胤山为名。”

  • 蒲城

    ①即蒲。在今山西隰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 庄公二十八年 (前666),“重耳居蒲城”,即此。②即春秋卫蒲邑。在今河南长垣县治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陈留郡长垣县: “有蒲城。” 明徙长垣县治此。《明史·地理

  • 啜河

    即今蒙古国东方省之哈拉哈河。《魏书·失韦传》: “路出和龙北千余里入契丹国,又北行十日至啜水。”《新唐书·室韦传》: 塞曷支部 “居啜河之阴,亦曰燕支河”。古水名。又称啜水。即今蒙古国东方省哈拉哈河,

  • 旧县场

    即今四川铜梁县东旧县镇。清道光《铜梁县志》卷2:旧县场“在县南四十里”。唐、宋巴川县治于此。故名。

  • 茝阳

    古邑名。又作芷阳。战国秦邑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记载,秦昭襄王死后葬此。

  • 忽里模子

    一作忽鲁谟斯。在今伊朗南部海滨、霍尔木兹海峡以北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忽里模子”。

  • 苻坚墓

    在今陕西彬县西南二十里水国镇西。为十六国时期前秦国王苻坚的陵墓。墓碑上书 “前秦国王苻坚之墓”,为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