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伊阳渠

伊阳渠

在今河南嵩县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8嵩县:伊阳渠“分伊水以溉田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会兴镇

    即今河南三门峡市会兴镇。清及民国时,为山西潞盐(晋盐)分销河南各县的运输中枢。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区北部。面积31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会兴街,人口 4030。因集会多,生意兴隆,故名。原为

  • 碧湘宫

    楚马氏所置,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南。《新五代史·楚世家·马希广传》: “希范之卒,希萼自朗州来奔丧。希广……乃以兵迎希萼于砆石,止之于碧湘宫。” 即此。

  • 云周西村

    即今山西文水县东刘胡兰镇。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烈士就义于此。

  • 七公镇

    ①金置,属南宫县。在今河北南宫市境。②又作漆工镇。即今江西弋阳县东北漆工镇。清同治《广信府志》卷1弋阳县:七公圳在“县北七十里。烟户稠密,商民三百余家,米谷互易。按, 《县志》七公圳作漆工镇”。

  • 越常县

    三国吴置,属九德郡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西北甘禄附近。因越裳 (常) 国为名。隋大业初属日南郡。唐武德初改为越裳县。古县名。三国吴置,治今越南河静省甘禄附近,属九德郡。唐时改越裳县。

  • 狼尾滩

    在今湖北宜昌县西长江中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 “江水又东径流头滩,……又东径狼尾滩”。《隋书·杨素传》: 伐陈时,素 “军至流头滩。陈将戚欣以青龙百余艘、屯兵数千人守狼尾滩,以遏军路”。《清一统志 ·宜昌

  • 舍城水

    即今海南琼山市东之南渡江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舍城县 “以舍城水名”。

  • 兴化县

    ①五代杨吴武义二年(920)置,属扬州。治所即今江苏兴化市。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伪吴武义年中置今县,言将振兴其教化也。”南唐改属泰州。南宋绍兴五年(1135)废入海陵县。十九年(1149)复置,仍属泰

  • 衣锦泷

    在今江西兴国县东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兴国县“长信泷”条下:衣锦泷“亦在县东。以乡名衣锦而名。岩石层起,如人跨马。谚云,龙下泷泷,舟楫莫当。盖在龙下川中。相近有狮子滩,以形似名”。

  • 吉安司

    明洪武二年(1369)置吉安巡司,属潮阳县。在��水都南山下(今广东潮阳市西)。二十七年(1394)移桂屿都(今潮阳市西北贵屿镇)。清乾隆元年(1736)改置于黄龙都峡山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