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五台山

五台山

①又名清凉山。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隅。主峰北台顶, 海拔3058米。《寰宇记》卷49引《水经注》云:“五台山五峦巍然, 故谓之五台山。”山中有显通寺、塔院寺、菩萨顶、殊像寺、南禅寺、佛光寺等,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。

②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保康县:五台山在“县西北五十里。高耸层峙”。

③在今云南罗平县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罗平州:五台山“在州南五里”。

④即今陕西耀县东三里药王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耀州:磬玉山“其顶五峰,亦曰五台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二》:北五台山“五山并峙,顶如平台,东曰瑞应,南曰起云,西曰昇仙,北曰显化,中曰齐天。山有洞曰太元洞,相传孙思邈隐居处。下有洗药池”。


在山西省东北部。东北—西南走向,长约百余千米。由古老结晶岩构成。主要山体在五台县东北。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。五峰高耸,峰顶平坦宽阔,如垒土之台,故称五台。五峰之外称台外,五峰之内称台内,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。五台各有其名,东台望海峰,西台挂月峰,南台锦绣峰,北台叶斗峰,中台翠岩峰。五台之中北台最高,海拔3058米,为华北地区第一高峰,素称“华北屋脊”。山中气候寒冷,每年4月解冻,9月积雪,台顶坚冰累年,盛夏气候凉爽,故又名“清凉山”。山中寺庙林立,青山绿水,风景秀丽。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。明《清凉山志》载,东汉永平年间五台山已有寺庙建筑,相传台怀镇西侧山峰,与古印度灵鹫山相似,故将五台山第一座寺庙称作大孚灵鹫寺(今名显通寺)。此后北魏、北齐、隋、唐及至清末,屡经修建,变化甚大。现存台内寺庙三十九座,台外寺庙八座,建筑壮丽,雕刻精美,彩画塑像遍及各寺。五台山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,隋唐时即已名播诸方。中唐时期五台山图传至日本,后又传到敦煌,绘入敦煌壁画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,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

五台山景区示意图


猜你喜欢

  • 赤土国

    即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北部吉打。《隋书·南蛮传》:“赤土国,扶南之别种也。在南海中,水行百余日而达其都。土色多赤, 因以为号。”

  • 俱轮泊

    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呼伦湖。唐代为室韦诸部居地西境。《旧唐书·室韦传》: 望建河 “源出突厥东北界俱轮泊”。又说,“今室韦最西与回纥接界者,乌素固部落,当俱轮泊之西南”。

  • 栖霞街

    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栖霞镇。南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6: 栖霞市 “在上元县长宁乡棳山栖霞寺前,去城四十五里”。清同治 《上江两县志》 卷5《城厢》: 有 “栖霞街”。

  • 神鹿县

    唐渤海国置,为神州治。治所在朝鲜慈城郡北鸭绿江南岸土城里; 一说在今吉林临江市。后废。古县名。渤海国置,治今吉林省临江市西南葫芦套村对岸长城里。为神州、西京鸭渌府治。辽改为弘闻县。

  • 武勤县

    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治,为笼州治。治所即今广西扶绥县。天宝初为扶南郡治,乾元初复为笼州治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。为笼州治。唐末废。

  • 锡喇盐池

    在今新疆伊吾县西盐池乡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71: 锡喇盐池 “即沙拉淖尔。《三州辑略》 云: 天山行至巴里坤之东曰盐池山,今曰于黑格山。《新疆图说》: 哈密城东北二百余里盐池水,源出黑格山,东南

  • 合肥市

    1949年2月当地解放后由合肥县城区及郊区析置,为江淮解放区直辖市。治所即今安徽合肥市。同年4月改属淮北行署区,为行署驻地。1952年复属安徽省。在安徽省中部。省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 7370 平方千米

  • 岭庄

    即今河北黄骅市西二十里岭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50盐山县图: 北有岭庄镇。

  • 重迦罗

    即戎牙路。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苏腊巴亚一带。一说即今印尼松巴哇岛东部之散加尔港。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 有专条记述。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 “西洋针路” 条有重迦罗。

  • 波洑暗沙

    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,位于中沙大环礁南部边缘。东距布德暗沙8海里,西距排波暗沙7.5海里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波洑暗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