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山城
又名运山城、营山城、天生城。南宋末建,在今四川蓬安县东南河舒镇北燕山寨。《清一统志·顺庆府二》 “相如故县”引《元一统志》:“宋淳祐三年,四川制置使余玠,以相如县接近蓬州营山县界,旁有云山,近去嘉陵江十有五里。其山崇峻,乃营立寨栅,俾县民附入云山保聚。宝祐六年,郡守张大悦以城归附,遂以相如县拨属蓬州。至元十五年蜀定,令毁云山寨,复以军民还旧理。”今遗址尚存,有南宋移治碑、宝祐纪功碑及元人题名等文物古迹。
又名运山城、营山城、天生城。南宋末建,在今四川蓬安县东南河舒镇北燕山寨。《清一统志·顺庆府二》 “相如故县”引《元一统志》:“宋淳祐三年,四川制置使余玠,以相如县接近蓬州营山县界,旁有云山,近去嘉陵江十有五里。其山崇峻,乃营立寨栅,俾县民附入云山保聚。宝祐六年,郡守张大悦以城归附,遂以相如县拨属蓬州。至元十五年蜀定,令毁云山寨,复以军民还旧理。”今遗址尚存,有南宋移治碑、宝祐纪功碑及元人题名等文物古迹。
唐方镇名。天祐三年(906)置,治所在兴州(今陕西略阳县)。后废。唐方镇名。天祐三年(906年)置,治兴州(今陕西略阳县)。后废。
①即今河北易县西南七十里松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清苑县: 松山,“其山多松”。因名。②又作大松山。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。以山上有古松盘曲,故名。北宋天禧四年 (1020),契丹主隆绪如鸳鸯泺,遂猎于松
一作閺山。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。 《明一统志》卷29河南府: 阌山 “在阌乡县西南六十里。县以是得名”。
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曹州: 菏山 “以近菏泽而名。《旧志》 云,菏水源出于此”。
在今甘肃天水市东渭水南岸。《清一统志·秦州二》:三岔镇“有州判驻此,兼设把总”。(1)在山西省五寨县北部。面积179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岔,人口2000。因位处三路之冲,故名。明筑三
亦作荔蒲县。西汉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四十里青山乡。《元和志》 卷37荔浦县: “因荔水为名。” 三国吴属始安郡。南朝宋属始建国。齐复属始安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为荔州治。贞观十二
在今广东阳江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江县:西平驿“在县治东。洪武初置,万历中改曰平豆驿”。
在今广西兴安县东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全义县:八字陂“在县治东。……皆灵渠之水分引灌田处”。
①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攸县 (今湖南攸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攸县、茶陵及株洲市、株洲县等地。贞观元年 (627)废。②唐武德七年 (624) 置,治所在勃弄县 (今云南弥渡县南二十里寅
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郿县 (今陕西眉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眉县地。三年 (620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斜谷城(今陕西眉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眉县一带。三年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