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乡宁县

乡宁县

五代唐改昌宁县置,属慈州。治所在今山西乡宁县东南。北宋皇祐三年(1051)移治今乡宁县,熙宁五年(1072)废。金复置乡宁县,属吉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)废。后复置。清属平阳府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西南部、黄河东岸、吕梁山西麓,西南邻陕西省。属临汾市。面积2029平方千米。人口22.7万。辖5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昌宁镇。西周鄂国。春秋属晋,为鄂邑。西汉置骐侯国,属河东郡。东汉废。北魏延兴四年(474年)置昌宁县,为中阳郡治。五代唐因避庄宗李存勖祖父李国昌讳,改昌宁县为乡宁县,治今县西。北宋皇祐三年(1051年)迁今治。熙宁五年(1072年)废乡宁县入稷山、襄陵、太平三县。属慈州。金复置,属吉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并入吉州,元至元二十五年(1288年)复立乡宁县。明属平阳府吉州。清属平阳府。1914年属河东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临汾专区,1954年属晋南专区。1958年吉县并入乡宁县。1961年恢复原制。1967年属晋南专区,1970年属临汾地区。2000年属临汾市。黄河、鄂河、青石峪河、豁都峪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豆类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银、铜、石灰石、石英、石膏、紫砂陶土、长石、云母、硫黄、蛭石、铝土等。工业有煤炭、电力、化工、冶金、建材、陶瓷、机械等。209国道及襄乡、临宜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云邱山、柏山寺、千佛洞、沿黄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弓槓岭

    亦作贡嘎岭,又名小分水岭。在今四川松潘县北一百十里。为岷江东支发源处。民国《松潘县志》卷1:弓槓岭“亦名小分水岭。在县北一百里。东岷之高至此乃极,孤峰凌虚, 四面俱下,北走南坪”。

  • 狮山

    ①在今河北平泉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》: 狮山 “在平泉州南六里,山势雄伟。其东峭壁,石色全赭,土人称为紫霞峰”。②在今山西襄垣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狮山 “在襄垣县西四十里九龙村东。峰头大石

  • 芜湖水

    水阳江及青弋江下游别名。在今安徽芜湖市、县间。《元和志》卷28当涂县:“芜湖水在县西南八十里。源出丹阳湖,西北流入于大江。汉末湖侧亦尝置芜湖县,吴将陆逊、晋谢尚、王敦皆尝镇此。”

  • 鄈丘

    在今山西万荣县东北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“汾水西径鄈丘北,故汉氏之方泽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41荣河县: 脽丘 “碑文有云: 脽上祠者,本魏晋鄈丘之旧,汉家后土之宫。汾水合河,梁山对麓是也”。

  • 扶欢县

    唐贞观十六年(642)置,属溱州。治所即今四川綦江县东南扶欢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0扶欢县:“以县东扶欢山为名。”北宋熙宁七年(1074)改为扶欢砦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六年(642年)置,治今重庆市綦江县东

  • 黑石渡

    一名黑石。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洛水津渡处。《元史· 文宗纪》: 致和元年 (1328) 十月,“陕西兵至巩县黑石渡,遂据虎牢”。明于此置巡司。古津渡名。在今安徽省霍山县西南。清同治三年(1864年),太

  • 涅刚洞

    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 涅刚洞 “在河州老鸦关边外西南八十里。土人云,入其中行七八日,尚未尽。洞内有池,洞外有一泉,即药水也”。

  • 六合山

   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,与六合县接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六合县有六合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8真州:六合山“即定山也。其山相接,通谓之六合山。旧名六峰, 曰寒山、曰狮山、曰双鸡、曰芙蓉、曰高妙、曰石人。山有

  • 水南山

    在今江西玉山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1信州:水南山“在玉山县溪南。俗呼大王山,又呼武安山。并溪多石山。巅有浮图,有超览亭。山半有半山亭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武安山“在玉山县南二里。脉自闽来,蜿蜒起

  • 阳岐山

    即今湖北石首市内绣林山。《晋书·刘驎之传》:驎之“居于阳岐,在官道之侧,人物来往,莫不投之”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右径阳岐山北。”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石首山:“显庆元年,移治阳岐山下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