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乐都县

乐都县

①东汉改吞列县置,属乐浪郡。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南道宁远附近。三国魏废。

②唐武则天久视元年(700)析绥山县置,属嘉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峨眉县东南乐都镇。寻省。

③1928年改碾伯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即今青海乐都县。以古乐都为名。


(1)古县名。(1)东汉改吞列县置,治今朝鲜平安南道宁远附近。属乐浪郡。三国魏废。(2)武周久视元年(700年)置,治今四川省峨眉山市乐都镇。不久废。(2)今县名。在青海省东部、湟水下游,东北邻甘肃省。属海东地区。面积 2820 平方千米。人口28.8万。辖8镇、1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碾伯镇。西汉置破羌县,治今县东老鸦一带。隶金城郡。东汉末属西平郡。晋废县。十六国后凉建乐都郡,治今碾伯镇,此乐都为雅化地名。此前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中记载有“雒都谷”,《汉书》中写作“落都”或“洛都”。系羌语,山谷名(一说系指县北引胜沟,又说是老鸦城以北冰沟)。从东晋隆安三年(399年)开始,南凉六次迁都,其中三次均在乐都。北魏改置鄯善镇,孝昌二年(526年)改镇置鄯州及西都县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,改西都县为湟水县。隋大业及唐天宝、乾元间曾改鄯为西平郡。开元二年(714年)设陇右节度使于此。上元二年(761年)地入吐蕃。北宋吐蕃唃厮啰政权称邈川城,治今湟水南岸。元符二年(1099年)建为湟州,宣和元年(1119年)改为乐州。元废。明洪武十一年(1378年)置庄浪分卫于碾伯,同年改置碾北卫。十九年废卫,置西宁卫右千户所。成化中,更名为碾伯守御千户所。直隶于陕西行都司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废所置碾伯县。1928年改乐都县。1949—1977年由省直辖。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。地处祁连山东部,南依拉脊山,北靠达坂山青石岭。湟水流经县境。属大陆性高原气候。经济以农业为主,产春小麦、青稞、蚕豆、油菜籽、马铃薯,河谷地带盛产瓜果、蔬菜。是省主要粮食生产地区之一。并产烟叶、药材、玫瑰油、蕨菜、发菜。矿产有石膏、大理石、铜、锌、镍等。工业有锻造、铸造、柴油机、水泥、化工、卷烟、酿造、地毯等。兰青铁路和甘青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新石器时代柳湾墓地、瞿昙寺、西来寺、关羽牌坊。岗沟乡七里店村每年农历正月十四至十六设有九曲黄河灯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九穴泊

    在今山东高密市西北二十五里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36高密县:九穴泊“泊有九沟,因名”。

  • 大庙镇

    清置,属赤峰县。即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大庙镇。清有县丞驻此。(1)在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北部。面积93.6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庙,人口730。清建永圣寺,俗称大庙,故名。1956年设乡,

  • 桃庄

    即今河北涿州市西桃园街道办事处。民国《涿县志》 卷1: 张桓侯故里在 “县西南里许桃庄,为汉张桓侯故里。今废”。

  • 满夷谷

    在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。《后汉书·孝和孝殇帝纪》: 永元元年 (89),“南单于出满夷谷,与北匈奴战于稽落山,大破之”。《资治通鉴》 卷48胡三省注: “余按南单于庭在西河美稷,满夷谷当在美稷县西北。后

  • 孤圻山

    又名战鸟圻、灵山。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五十里长江南岸。《元和志》 卷28宣州南陵县: “战鸟山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。临大江。本名孤圻山,昔桓温于赭圻讨贼,屯兵山下,夜出众鸟鸣,贼谓官军已至,一时惊溃。因以

  • 观水

    ①即今山东海阳县昌水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胶东国观阳县注:“应劭曰:‘在观水之阳。’”《续山东考古录》卷30谓“今所谓昌水, 当是古观水”。②今湘水上流支流灌江,在今广西灌阳、全州两县境内。《水经·湘

  • 嘉良县

    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雅安市西北。六年 (623) 废入严道县。

  • 刘解镇

    又名流��。北宋置,属乐寿县。即今河北泊头市西北流��寺村。金属交河县。后废。

  • 堰口集

    即今安徽寿县南堰口镇。清乾隆 《寿州志》 卷1南乡 《市集》: 堰口集 “离城五十里”。

  • 花园

    ①即今河北沧州市北十五里西花园乡。清乾隆《沧州志》疆域图:北有花园。②在今江西进贤县东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废。在今江西省进贤县东。明于此置巡检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