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乌镇

乌镇

即乌墩镇。今浙江桐乡市西北二十六里乌镇。《清一统志·湖州府一》:乌墩镇,“南宋时避光宗讳,止曰乌镇”。


(1)在浙江省桐乡市北部,北邻江苏省。面积32.8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乌镇,人口1.5万。为浙北水乡重镇。古称乌戍,明万历《乌青志》载:“镇周属吴,吴戍兵备越,名乌戍。”秦时,以市河为界,西曰乌镇,属乌程;东曰青镇,属由拳。唐置镇遏使,宋设监镇宫。宋室南渡,士大夫多人居于此,成浙北巨镇。自清至民国仍分乌、青两镇。1950年两镇合一,定今名,属桐乡县。1960年乌镇乡并入。有轻纺、建材、服装、机电、酿造、食品、皮革、丝绸等厂。产稻、蚕茧、络麻、杭白菊、小湖羊皮。街市皆依河,以桥相连,具江南水乡特色。是江浙两省边境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。公路通市区,水运发达。名胜古迹有梁昭明太子读书处、修真观戏台、茅盾故居等。(2)在陕西省佳县中部偏西。面积255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乌龙镇,人口 2120。北宋元符二年(1099年)设乌龙寨,以地处乌龙河岸得名。后废,因设有铺驿,改称乌龙铺。清末形成集镇更今名。1949年设乌镇乡,1958年设公社,1984年设镇。产谷子、黍、玉米。为“佳米驴”主产地之一。有砖瓦、木器等厂。为县西南部农贸集市。佳米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安阳水

    即唐五代时桑干河南支,径今河北固安、永清二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),北伐契丹,世宗遣将刘重进据固安,“上自至安阳水,命作桥”,谋取幽州,会有疾而还。古水名。即唐、五代时桑干河南支,

  • 独固门

    ①又名龙门峡。在今河北遵化市南十里。《水经·沽河注》: 沽水 “又南出峡,夹岸有二城,世谓之独固门,以其藉险凭固,易为依据。岩壁升耸,疏通若门,故得是名也”。又 《方舆纪要》 卷11遵化县: 龙门峡

  • 硖口山

    又名上河峡、青山峡、峡石山、大石山、青铜峡。在今宁夏青铜峡市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37宁夏卫: 峡口山“在卫城西南一百四十里。两山相夹,黄河经其中。一名青铜峡。上有古塔一百八座”。

  • 姜园店

    一名姜店。即今河南舞阳县东北二十四里姜店乡。清康熙 《南阳府志》 卷2 《集镇》: 舞阳县有姜园店。

  • 唐家湖

    在今江苏吴江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吴江县: 唐家湖在 “县南三十四里。西连盛墩湖及夹马路,为太湖委流,东注于运河。嘉靖三十四年,倭贼从嘉兴转寇县境,至唐家湖,时官兵断塘路,截运河而坝之,以营

  • 多弥

    羌族的一支。驻牧地在今青海西南部穆鲁乌苏河流域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多弥“亦西羌族,役属吐蕃,号难磨。滨犁牛河,土多黄金”。后为吐蕃所灭。

  • 北流水

   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德清县:北流水“在县治南。自城南余不溪分流入城,出西水门北流至沙村,与武康县前溪水合,绕流至府城南,合余不水而为霅溪”。

  • 完州

    金贞祐二年(1214)改永平县置,治所即今河北顺平县。元属保定路,至元二年(1265)复为永平县,寻升为完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)改为完县。金贞祐二年(1214年)升永平县置,治今河北省顺平县。辖境

  • 天池县

    ①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尹州。治所在今云南牟定县西北八里天台街。天宝后废。②唐龙纪元年(889)置,属宪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娄烦县南三十里天池店村。北宋咸平五年(1002)废。③唐置,属羁縻驯州。治所

  • 左翼中左旗

    清雍正十年(1732)设,属蒙古土谢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乌勒吉图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