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乌什县

乌什县

1913年改乌什厅置,属新疆阿克苏道。治所即今新疆乌什县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3:“回语,乌什,即乌赤,盖山石突出之谓。城居山上,故名。”1930年属阿克苏行政区,后直属新疆省。


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西部边境山区。属阿克苏地区。面积8943平方千米。人口18.7万,维吾尔族为主,余为汉、柯尔克孜、回等族。辖1镇、8乡、1牧场。县人民政府驻乌什镇。曾是唐代“丝绸之路”中道的交通要道。元为别迭八里西境,也是元宗王阿只吉的封地。明属吐尔羌汗国,后并于准噶尔。18世纪准噶尔部统治南疆维吾尔地区,乌什人迁到伊犁后,清代又从吐鲁番往乌什移民,就把乌什称做乌什(吾曲)吐鲁番,又叫做图尔满。图尔满即吐鲁番的讹音。清乾隆二十年(1755年)清政府将吐鲁番的汉文地名定为乌什。因乌什县城西有乌赤山,又名莫勒结尔山(燕子山)得名。乾隆二十三年设办事大臣参将;三十一年筑永宁城,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、协办大臣驻之,又设领队大臣;四十四年移领队驻阿克苏;五十二年移参赞、协办驻喀什噶尔,仍留办事大臣。光绪八年(1882年)置乌什直隶厅,隶属阿克苏道。1913年设乌什县。1924年废道直属新疆省。1949年属阿克苏专区,1970年属阿克苏地区。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天山南麓、阔克沙勒岭和喀拉铁克山之间。全县最高峰扎特克列峰,海拔5153千米。属灌溉农业区,托什干河自西向东贯穿乌什县境,是本县主要水源,也是阿克苏河支流。东北面的库木艾日克河是乌什和温宿两县界河,也是农一师四团场主要水源。县内地下水源丰富,泉流充沛。有著名的九眼泉、苏依提喀布拉克(柳树泉)等,被誉为“塞外泉城”。属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。以农为主,农、牧结合,农产有小麦、玉米、稻、棉花、胡麻、豆类等,并产甜菜。林产有新疆杨、白杨、柳树、沙棘林;沙枣树种植历史悠久,曾是新疆“沙枣之乡”。特产薄皮核桃。牧业有黄牛、绵羊、山羊、马、骆驼等。野生动植物资源有雪豹、黄羊、大头羊、狐狸、旱獭、雪鸡、天鹅和黄连、甘草、雪莲、党参等。矿产有铝土、磷、铅、石灰石、石膏等。有粮油加工、农机修理、水电、果品加工等业。阿(克苏)-乌(什)-阿(合奇)公路贯穿县境。古迹有英阿依玛克阔纳协海尔遗址和钟鼓楼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居店

    即龙混镇。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北。

  • 六明镇

    在今河南滑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天福二年(937),杨延光举兵魏州,其将“冯晖、孙锐引兵至六明镇”。胡三省注:“六明镇,在胡良渡北。”古镇名。又称鹿鸣镇、鹿鸣城。在今河南省滑县西南旧滑县东北。南

  • 邵上郡

    北魏皇兴四年(470)置,属东雍州。治所在白水县(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垣曲县及河南济源市西部等地。太和中废。

  • 云盖镇

    清置,属镇安县。即今陕西镇安县西北云盖寺镇(简称云镇)。《清一统志·商州》 “旧司镇”条下:云盖镇“至县西四十里”。镇以寺名。寺为唐建,相传唐贾岛居此。

  • 向家坝

    即今湖北竹溪县东南向家坝镇。清有千总、额外外委驻防。

  • 郎步镇

    今安徽郎溪县治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6广德军: “端拱元年以广德县郎步镇置建平县”,即此。以郎姓所居埠头为名。桐川亦以此称为郎溪。古镇名。即今安徽省郎溪县。属广德县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年)于此置建平县

  • 纳怜站

    在今甘肃临潭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洮州卫:纳怜站“在卫西。洪武十二年,洮州十八族番酋三副使汪舒朵儿、瘿嗉子、阿卜商等叛,据纳怜七站,命沐英讨擒之。即此”。

  • 故邑城

    在今浙江平湖市乍浦镇东南海中。以此尝为县治,故曰故邑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引 《舆地志》云: 故邑山,“山下有城,汉安帝二十年 (按: 当为永建二年之误) 海盐沦陷为湖,移于山傍”。自东汉至晋,海盐县治

  • 永宁寺

    ①北魏熙平元年(516)灵太后胡氏建,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。《洛阳伽蓝记》卷1永宁寺:“中有九层浮图一所, 架木为之,举高九十丈。上有金刹,复高十丈;合去地一千尺。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。”永熙三

  • 盛唐县

    唐开元二十七年 (739) 改霍山县置,属寿州。治所在驺虞城 (即今安徽六安市)。《寰宇记》卷129六安县: “县西二十五里有盛唐山,因为名。”北宋开宝四年 (971) 改为六安县。唐开元二十七年(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