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临江县

临江县

①西汉置,属巴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忠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49忠州: 临江县 “本以临川江为名”。王莽改为监江县,东汉复为临江县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 临江县 “有盐官,在监、涂二溪,一郡所仰; 其豪门亦家有盐井”。南朝梁大同六年(540) 为临江郡治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为临州治。隋大业初属巴东郡、义宁二年 (618) 复为临州治。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为忠州治。南宋咸淳元年 (1265) 升为咸淳府治,迁治今忠县东二十里黄华城。元复为忠州治,迁回今忠县。明洪武初废入忠州。

②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析秣陵县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江宁镇。二年 (281) 改名江宁县。

③东晋义熙中置,属山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如皋市南。寻属海陵郡。北周省入宁海县。

④西魏置,属淯阳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境。北周废入黄土县。

⑤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为瀼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上思县西南。贞元后废。

⑥唐置,属武安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海防市境。后废。

⑦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析通化县置,属兴京厅(后升为兴京府)。治所在帽儿山 (今吉林临江市)。以临鸭绿江,故名。民国初属奉天省东边道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54年改属吉林省。1960年撤销,并入浑江市。1992年复置临江县。1993年改设临江市。

⑧1913年改临江府置,属吉林省依兰道。治所在拉哈苏苏 (今黑龙江省同江市)。据民国魏声龢《吉林地志》: “以地当松 (花江)、黑 (龙江) 两江之汇口,故名临江。” 1914年改名同江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重庆市忠县。属巴郡。南北朝时曾为临江郡、临州治。唐为忠州治,宋为咸淳府治,元仍为忠州治。明洪武中省入忠州。(2)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分秣陵县置,治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西南江宁镇。属丹杨郡。次年改名江宁县。(3)东晋义熙七年(411年)置,治今江苏省如皋市南。始属山阳郡,寻改属海陵郡。北周废。(4)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西南。属上思州。贞元后废。(2)古旧县名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置,治猫儿山(今吉林临江市)。后历有废置。1993年改设临江市。(3)旧县名。1913年废临江府置,治今黑龙江省同江市。1914年因与吉林省临江县重名,改名同江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万束陂

    在今江苏金坛市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金坛县:万束陂,“《祥符图经》:陂宜稻,顷收万束,因名”。

  • 思曩日安抚司

    明正统十一年 (1446) 置,属松潘卫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南镇江关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 洪武二十六年 (1393),“西番思曩日等族来归,进马百三十匹,命给金铜信符并赐文绮袭衣”。弘治三年 (1

  • 建西县

    1946年9月由喀喇沁右翼旗析置,治锦山镇 (今内蒙古喀喇沁旗)。1947年11 月改为喀喇沁右旗建西县联合政府,1949年3月改名喀喇沁旗。旧县名。1964年以南平市和建瓯、顺昌二县各一部分设置。治

  • 哲蚌寺

    在今西藏拉萨市西北十里半山坡上。明永乐十四年 (1416) 由喇嘛教格鲁派 (黄教) 始祖宗喀巴的弟子嘉央曲结兴建。寺占地面积约二十五万平方米,僧侣最多时曾达万人,为西藏地区规模最大的寺庙。现寺内主要

  • 清河堰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区北部武林门外。《宋史·方腊传》: 宣和三年 (1121) 二月,“ (童) 贯、(谭) 稹前锋至清河堰”,即此。

  • 龙州宣慰司

    元至正间改龙州元帅府置,属广元路。治所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武都镇。明洪武六年(1373)改为龙州。

  • 汪家墩市

    在今江西都昌县北二十里汪墩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4:都昌县北有汪家墩。

  • 归城州

    北宋改归诚羁縻州置,属邕州右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右江流域。后废。

  • 长湖水

    在今湖南新宁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》:长湖水“源出县北罗洪岩,西南流,合新寨水入夫夷水”。

  • 木棉庵

    即今福建龙海市西木棉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:木棉庵“在龙溪县南二十里。《旧志》,宋郑虎臣杀贾似道于此”。又作木绵庵。在今福建省龙海市西木棉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德祐元年(1275年),“郑虎臣杀贾似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