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江县

中江县

①北周天和二年(567)于中江水滨置汉安戍,寻改为中江县,属资中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。隋开皇元年(581)避杨忠讳改为内江县。

②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)改玄武县置,属潼川府。治所即今四川中江县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四川卷下:中江县“东南两水夹流,南江来自绵州旧神泉县,东江来自涪城县,至玄武山下与南江合,邑居其中,故名中江”。明洪武十年(1377)废入潼川州,十三年(1380)复置,属潼川州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属潼川府。民国初属四川嘉陵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(1)古县名。北周天和二年(567年)置,治今四川省内江市西。属资中郡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改为内江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四川省中部。属德阳市。面积2201.4平方千米。人口141.2万。辖26镇、2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凯江镇。以县境有中江(今凯江),故名。汉郪、涪等县地。三国蜀汉置五城县,属东广汉郡。南朝宋改名伍城县。北周置玄武郡,伍城县为郡治。隋开皇初废玄武郡,改伍城县为玄武县,属益州。仁寿初置凯州,为州治,大业初废州。唐调露元年(679年)置铜山县,与玄武县同属梓州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改玄武县名中江县,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省铜山入中江县,属潼川府。明属潼川州。清属潼川府。1913年属川北道,1914年属嘉陵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遂宁专区,1952年属四川省遂宁专区。1958年属绵阳专区,1983年划属德阳市。地处盆中丘陵西部低山丘陵地带,龙泉山绵延西北部,中南部多台状低山、丘陵。凯江自西北入境,经城关镇后折东流出境。郪江流经东南缘,均属涪江水系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多生猪。产白芍、丹参等中药材。有缫丝、织绸、棉纺、卷烟、化肥等工业。竹扇、菊花石为传统工艺品。以产手工挂面著名。唐巴、德中公路经此。有黄继光纪念馆及龙尾山石窟造像、南塔、北塔等名胜古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昂山

    ①在今浙江龙泉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龙泉县: 昂山在 “县西三十里。青壁嵯峨,削入云际”。②在今江西贵溪县西南百余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贵溪县: 昂山 “东连贵潭,西接梅潭,南入福建界,北

  • 渠犁城

    本西域渠犁国都。在今新疆库尔勒市西,孔雀河以东地区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 “地节二年,汉遣侍郎郑吉、校尉司马憙将免刑罪人田渠犁,积谷,欲以攻车师。”本西域渠犁国都,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西沙碛中。汉

  • 猫儿峪堡

    明嘉靖中筑,属开平卫。即今河北赤城县北五十里猫峪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万全都司开平卫: 猫儿峪堡 “东北控大川,当清泉口之冲。正统以前敌往往由此长驱,北困独石,南陷云州,此堡设而东栅口恃此障蔽,兵氛

  • 北府城

    在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江北刘家台街一带。东汉巴郡及江州县曾移治于此。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汉世郡治江州,巴水北有甘橘宫,今北府城是也,后乃迁南城”。

  • 六茶山

    在今云南思茅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普洱府》:六茶山“在县南六百五十里。层峦复岭,多茶树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思茅厅东南有六茶山“曰攸乐、曰蟒支、曰革登、曰蛮砖、曰倚邦、曰漫撒”。

  • 中曹

    唐西域国名,都城在迦底真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中曹“居西曹东,康之北。王治迦底真城”。

  • 阳泉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六安国。治所在今安徽霍邱县西北八十里临水乡。《寰宇记》卷129寿州霍邱县:“古泉水之阳,故名阳泉。”东汉属庐江郡。三国魏移治今霍邱县东北,淠河入淮口附近。南朝宋废。②三国蜀置,属广汉郡。治

  • 草沟圩

    即今安徽泗县西南草沟镇。清咸丰九年(1859) 张乐行、张敏行率捻军与清兵激战于此。在今安徽省泗县西南。清咸丰九年(1859年),张乐行等率捻军与清军激战草沟圩,即此。

  • 古化县

    1914年改永宁县置,属广西桂林道。治所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百寿镇。1933年改为百寿县。旧县名。原名永宁县,因与山西、江西、河南、贵州四省永宁县重复,1914年改名。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西北寿城镇

  • 宛暖县

    东晋时,为避桓温讳,改宛温县置,为兴古郡治。治所在今云南砚山县西北四十六里维摩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东晋时桓温改宛温县置,治今云南省砚山县北小维摩附近。属兴古郡。南朝梁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