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原

中原

即中土、中州。先秦时代已有雒邑(今河南洛阳市)和陶(今山东定陶)是天下之中的说法,后来华夏族活动范围扩大,古豫州仍被视为九州之中,称之为中原。故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,如《明实录》:永乐十四年(1416),“伏维北京,南俯中原”,即是。而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、下游地区;如《宋史·李纲传》:“自古中兴之主,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。”或指整个黄河流域而言,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当将率三军,北定中原。”


地区名。即中土、中州,以别于边疆地区而言。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。先秦时代已有雒邑(今河南洛阳市)和陶(今山东定陶县)是天下之中的说法,其后华夏族活动范围扩大,古豫州仍被视为九州之中,故称此地为中原。《明实录》永乐十四年(1416年):“伏维北京,南俯中原。”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、下游地区。《宋史·李纲传》:“自古中兴之主,起于西北,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。”或指整个黄河流域而言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当奖率三军,北定中原。”在南北分裂时期,常以此和江东等词相对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汎水

    即今湖北谷城县北北河。源出湖北房县东滴水岩,名八渡河。东北流至石花街,名古羊河。又东至谷城县东北折而南,会南河入汉水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汎水“东径汎阳县故城南。……又东流注于沔”。

  • 大白山

    在今浙江嵊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绍兴府:大白山“在嵊县西六十里。乃赵广信炼丹登仙之处。有石笋对立如阙,瀑泉飞下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及《清一统志》作“太白山”。

  • 洹山

    即临沅山。在今广东曲江县北。《水经·清水注》: “林水出县东北洹山。王韶之 《始兴记》 曰:林水源里有石室。”

  • 曼彝长官司

    亦作蛮夷长官司。元至元中置,属马湖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屏山县西北一百二十五里新市镇。明属马湖府。清属叙州府。后废。元至元年间置,治今四川省屏山县西新市镇。属马湖路。明属马湖府。清末废。

  • 渡舟场

    即今四川长寿县北渡舟镇。清光绪 《长寿县志》 卷1: 杜舟场在 “治北十里”。

  • 姚李庙镇

    即今安徽霍邱县南姚李镇。清乾隆 《颍州府志》 卷2: 霍邱县有姚家庙。

  • 昭陵郡

    三国吴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昭陵县 (今湖南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冷水江市以南资水流域。西晋太康中改为邵陵郡。西汉时置,治昭陵县(今湖南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邵阳、新邵、邵东、新化、武冈、洞口、新宁

  • 咸宜

    即今陕西陇县西咸宜关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贞明六年 (920) 十一月,蜀将王宗俦等攻岐,“出故关,壁于咸宜”。即此。明正统中,因关山路阻,改设咸宜关,移巡检司驻守。即今陕西省陇县西咸宜关。《资治通

  • 水峪山

    在今河南沁阳市北二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一》:水峪山“泉流石蹬间,夜静时如闻琴瑟声”。

  • 临舞县

    东魏改西舞阳县置,为期城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舞钢市西。隋末废。古县名。东魏改西舞阳县置,治今河南省泌阳县西北。属期城郡。隋大业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