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都

东都

①西周武王都镐,成王时周公营建洛邑,作为镇抚东方的政治中心。因而称镐为西都,雒邑为东都。

②新莽以长安为西都,以洛阳为东都。

③东汉建都洛阳,因在西汉旧都长安之东,故名东都。班固有《东都赋》。

④隋大业初营建洛阳新城(即隋唐故城,今洛阳市),称东京。大业五年(609)改为东都。唐初废。显庆二年(657)复称东都。光宅初改为神都。神龙初复为东都。天宝初改为东京。上元三年(762)复称东都。五代梁改为西都。后唐同光元年(923)又改为东都。后晋改为西京。

⑤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)改汴京为开封府(今河南开封市),置东都;而以洛阳为西都。

⑥五代南唐江宁府(今江苏南京市)称西都,以吴旧都江都府(今江苏扬州市)为东都。

⑦清顺治十八年十二月(1662)郑成功收复台湾,置承天府于赤嵌城,号东都明京。


(1)周武王都镐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,成王时周公营建雒邑(今河南洛阳市),作为抚镇东部的政治中心,因称镐为西都,雒邑为东都。(2)东汉都雒阳,以在西汉旧都长安(今陕西西安市)之东,故称东京,亦名东都。班固有《东都赋》。(3)隋大业五年(609年)改称东京洛阳(今河南洛阳市)为东都。(4)唐显庆二年(657年)以洛阳(今河南洛阳市)为东都。武周光宅元年(684年)改名神都,神龙元年(705年)复称东都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称东京,上元二年(761年)停京号,次年复号东都。(5)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年)以汴州(治今河南开封市)为开封府,建东都。(6)五代唐同光三年(925年)改洛京(今河南洛阳市)为东都。至晋天福三年(938年)迁都汴州,改称西京。(7)五代南唐都江宁府,称西都;以吴旧都江都府(治今江苏扬州市)为东都。(8)清顺治十八年十二月(1662年),郑成功收复台湾,奉明正朔,以今台湾省台南市为东都;或泛称台湾为东都。次年六月郑成功死,其子郑经继位,改称东宁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罗锦山

    在今云南嵩明县东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嵩明州: 罗锦山 “在州东北十五里。岩石峭立,文彩若罗锦,因名。下有罗锦泉,里中之田,资其灌溉”。

  • 石碧潭镇

    北宋置,属仙游县。在今福建仙游县西南三十五里潭边。明设潭边市巡司于此。

  • 鄯阐城

    ①即善阐城。今云南昆明市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卷1称 “鄯阐柘东城”。向达注: “柘东即今昆明,筑于南诏阁罗凤之子凤伽异时,为六节度之一,后又称善阐府,亦作鄯阐。”②公元9世纪中叶,南诏王以柘东城改名,后

  • 和县猿人遗址

    又称龙潭洞遗址。在今安徽和县西北陶店乡南汪家山北坡龙潭洞。1980年发掘,发现一具完好的猿人头盖骨和部分下颌骨、牙齿等,在同一层位中,还发现猿人遗留的工具、骨器、角器、牙器等,以及大批动物化石。地质年

  • 静陵

    ①东汉质帝刘瓒陵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。《后汉书·桓帝纪》: 本初元年 (146),“葬孝质皇帝于静陵”。同书 《礼仪志》 注引 《帝王世纪》 曰: “在雒阳 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 东

  • 甘溪

   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9广州:甘溪池“在州东北五里。《番禺杂记》云,晋陆(允之)使君以海水味碱,导以给民。唐会昌中,节度卢(钧)公复加疏导,南汉凿山取泉以广之,名甘泉,引入苑中,有泛杯池

  • 邗沟

    又名邗江、邗溟沟、渠水、中渎水。春秋时吴王夫差开凿。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人工运河。《左传》:哀公九年(前486),“吴城邗,沟通江淮”(一作“吴城邗沟,通江淮”)。故道自今江苏扬州市南引江水北过高邮市

  • 河间国

    西汉文帝二年 (前178) 改河间郡置,治所在乐成县 (今河北献县东南十六里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献县及泊头市等地。东汉初并入信都国,永元二年 (90) 复置。辖境扩大,相当今河北雄县及大清河以南,南运河

  • 内津镇

    又名芮津镇。即今安徽蒙城县北芮集。《清一统志·颍州府一》:内津镇“在蒙城县北三十里”。

  • 俺的干

    一名安集延。西辽属地。即今乌孜别克斯坦安集延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 俺的干 “西域小部落。元太祖尽平西城,封子弟为王镇之,其小者则设官置戍,同于内地。元亡,各自割据,不相统属。洪武、永乐间,数遣人招谕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