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林书院
在今江苏无锡市东门苏家弄口。宋杨时讲学处,名黾山书院。元废为僧居,名东林庵。明万历间顾宪成、顾允成兄弟复为书院。天启年间党祸大兴,诏毁天下书院,东林实居其首,诛斥殆尽。崇祯初修复。清末改为东林学堂。
在今江苏无锡市东门苏家弄口。宋杨时讲学处,名黾山书院。元废为僧居,名东林庵。明万历间顾宪成、顾允成兄弟复为书院。天启年间党祸大兴,诏毁天下书院,东林实居其首,诛斥殆尽。崇祯初修复。清末改为东林学堂。
东汉置,属山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单县东北。西晋废。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:“按古有西防城,在县西,其南即单县境。本春秋时宋防邑地,后谓之西防城。后汉置防东县。在西防之东,故名。”古县名。东汉顺帝、桓帝时置
北宋置,属栎阳县。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粟邑庙。
①又称倘甸关。即今云南个旧市北四十一里倘甸乡。旧属蒙自县,明置箐口关巡司。②在今云南建水县北曲江北。明、清置曲江巡司。
明置,在今江西九江市西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德化县“寻阳驿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城西二里有九江钞关。景泰初置户部分司以榷商税,嘉靖初议者以关右矶险湍厉,请立新厂于海天堤。商舟泝流者泊龙开河,随流
北周保定二年(562)置,为开光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北安崖乡附近。后属抚宁郡。虽属雕阴郡。唐属银州。北宋废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年)置,治今陕西省佳县西北。为开光郡治。后属抚宁郡。隋开皇三年(5
在今陕西勉县西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沔水又东南,径沮水戍而东南流注汉,曰沮口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宁康元年 (373),“梁州刺史杨亮遣其子广袭仇池,与秦梁州刺史杨安战,广兵败,沮水诸戍皆委城奔溃
在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西北,大河家乡西黄河边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0河州: 积石关 “明初置茶马司于河州,此为市易之处,有官军戍守,东去积石山五十里”。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
即阳元水。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阳元水 “出阳口县西南高阳山东。东北流径其县南,东北流,丙水注之。……其水北流入高阳溪,又东北流注于江,谓之阳元水口”。熊会贞按: “因水出高阳山,故
亦作小邾镇。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六十里小纪镇。清道光《泰州志》卷2:西北隅有小纪镇。(1)在江苏省江都市东北部。面积72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小纪,人口5200。明称小纪庄,以纪姓在此摆渡
一作医无虑山,俗呼广宁山。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和义县之间医巫闾山。相传虞舜封十二山之一。《周礼·职方氏》:“东北曰幽州,其山镇曰医无闾。”隋建北镇寺。《隋书·礼仪志二》:开皇十四年(594)闰十月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