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上林县

上林县

①唐武德四年(621)置,为南方州治。《元和志》卷38上林县:在“上林洞口,因以为名”。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东南澄泰乡古城村。贞观八年(634)为澄州治。天宝初为贺水郡治,乾元初复为澄州治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属邕州,端拱三年(990)改属宾州。明万历八年(1580)徙治今上林县。清属思恩府。民国初属广西南宁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

②北宋皇祐间置,属邕州横山砦。治所在今广西田东县东南思林镇东。元属田州路。明属上映州。明末废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)复置,属思恩府。迁治今田东县东南思林镇南。清光绪二年(1876)属百色直隶厅。1918年改为思林县。


(1)古旧县名。北宋皇祐间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东南思林东、右江南岸。明末废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复置,迁治今田东县东南思林南、右江南岸。1926年改思林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、大明山东麓。属南宁市。面积1876平方千米。人口45.5万,79.8%壮族。辖7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大丰镇。因原县治处上林县在上林洞口,故名。《元和郡县志》上林县:“武德四年分置上林洞口,因以为名。”隋为领方县地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上林、无虞二县,先后为南方州、澄州治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废无虞县并入上林县(故治在今县南),属邕州。端拱三年(990年)改属宾州。明属柳州府,万历间徙大丰镇,即今治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属宾州,十二年(1734年)属思恩府。1913年属邕南道,1914年属南宁道。1926年废道属广西省。1949年属武鸣专区,1951年属南宁专区。1952年属桂西僮族自治区宾阳专区,1953年为桂西僮族自治区直属县,1956年为桂西僮族自治州直属县。1957年属邕宁专区。1958年与宾阳县合并称宾林县,属南宁专区。1959年复置上林县。1971年属南宁地区。2002年属南宁市。地处桂中盆地边缘,西部大明山,中北部及东部为喀斯特石山,间有谷地、丘陵,中南部和东南部为河谷平原和丘陵。清水河及其支流流经境内。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玉米、甘蔗、薯类、花生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金、锰、铁、滑石、大理石等。工业有水泥、制糖、化工、食品、发电、矿粉、制茶和采煤。公路通马山、忻城、宾阳等地。名胜古迹有智城碑、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大明山、大龙洞水库景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①春秋楚邑。在今河南叶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五年 (前517),楚子 “使熊相禖郭巢,季然郭卷”。杜注: “使二大夫为巢、卷筑郭也。卷城在南阳叶县南。” 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 叶县 “有卷城”。

  • 白泥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七年(1384)改白泥州置,属播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。万历二十九年(1601)废入余庆县。元初置,治今贵州省余庆县。至正二十三年(1363年)改为州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复置,万

  • 巴思阔山

    亦作巴儿思阔山。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。顾炎武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卷117《西域土地人物略》:鲁珍儿城“有巴思阔山”。

  • 三岔驿

    ①明初置,即今甘肃漳县西三十里三岔乡。②明置,即今陕西凤县东南三岔乡。民国初置县佐。

  • 成阳

    即城阳。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五十二里胡集乡东南一里。

  • 松香坪

    古名狮象坪。即今湖北神农架林区驻地松柏镇。旧属房县。1970年划归神农架林区。1972年名松柏镇,神农架林区迁治于此。

  • 吴儿堡

    在今陕西神木县西南。北宋时麟州曾徙治于此。

  • 哈密县

    1913年改哈密厅置,属新疆迪化道。治所即今新疆哈密市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2: 哈密,“回语,哈勒密勒之转音。合勒,瞭望之谓; 密勒,墩台也。地有瞭台,故名”。一说哈密二字的原意为 “太阳伯”

  • 东运河

    即泇河。明万历间开凿, 自夏镇(今山东微山县)附近李家口引运河水,东流合彭河,又合氶、泇、沂等水,出邳州直河口(今江苏宿迁市西北皂河集西)入黄河,全长二百六十里。自后运道由泇河经微山湖东,西北直达济宁

  • 大浦支线

    自今江苏连云港市新浦至大浦。长2.8公里。为陇海铁路支线。1935年建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