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万寿桥

万寿桥

即今福建福州市区八一七南路与中洲间的解放大桥。始建于元大德七年,至治二年(1322)落成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:万寿桥“在府南,跨南台江上,长三百余丈,石梁水门三十有九。元大德七年建。明成化后屡经修葺,俗名大桥。郡境之桥以十百丈计者,不可胜纪,万寿桥与洪山桥尤为雄壮云”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修改建,易名解放大桥。


(1)桥名。即今福建省福州市区的解放大桥。始建于元大德七年(1303年),至治二年(1322年)落成。王应山《闽都记》万寿桥:“横跨台江,旧为浮桥,屡修屡坏。……元大德七年(1303年)头陀王法助奉旨募造石桥,晒水为二十九道,上翼以石栏,长一百七十丈有奇,南北构亭二。至治二年(1322年)落成。学士马祖常为记,刻‘万寿桥’三字于右。”《读史方舆纪要》福州府万寿桥:“在府南,跨南台江上,长三百余丈,石梁水门三十有九。元大德七年(1303年)建。明成化后屡经修葺,俗名大桥。郡境之桥以十百丈计者,不可胜纪,万寿桥与洪山桥尤为雄壮云。”建国后重修改建,易名解放大桥。 (2)村名。在四川省岳池县东北。属花园镇。人口250。清乾隆十五年(1750年)建桥,适逢乾隆帝70寿辰,故名万寿桥。地以桥名。有农机等厂。通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林亭口镇

    即今天津市宝坻县东南四十五里林亭口镇。清乾隆 《宝坻县志》 卷6: “最著为林亭口,盖巨镇也。”在天津市宝坻区东部、箭杆河南岸。面积42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林亭口,人口 3520。据传明成

  • 波密

    即今西藏波密县。旧名博窝,或作波窝、波俄。隋、唐前为西藏最早的十余小邦之一,后为吐蕃兼并。波密即博窝之转。藏语意为祖先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倾多、曲宗、易贡三宗,1960年合并设波密县,驻扎木。

  • 鲁镇城

    在今安徽桐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桐城县 “山焦城” 条下: “鲁镇城在县南七十里。相传吴鲁肃尝屯此。”

  • 岳阳县

    ①南朝梁置,为岳阳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南汨罗县东北长乐镇。隋废入湘阴县。②隋大业二年 (606) 改安泽县置,属临汾郡。治所即今山西古县。唐属晋州,武德二年 (619) 移治今古县东南三十里旧县镇。贞观六

  • 西塘镇

    即斜塘镇。今浙江嘉善县北西塘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嘉兴府嘉善县“魏塘镇”条下:“又斜塘镇,在县北二十里。一名西塘。”此镇现为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典型江南水乡古镇。(1)在浙江省嘉善县北部。面积32.7平方

  • 稍户营子

    即今辽宁义县东北稍户营子满族镇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义州图: 东北有稍户营。民国 《义县志》 中卷: 稍户营镇 “在城东北七十里第八区。日日为市,人烟稠密,商号殷繁,住户三百余家,商号七

  • 杯渡山

    又名屯门山。即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。一说即今香港新界屯门青山。据 《舆地纪胜》 卷89广州: “世传云,杯渡禅师渡海来居杯渡山”,因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新安县 “梧桐山” 条下:杯渡山 “

  • 河洛

    谓黄河与洛水交汇处及附近之地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 “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。” 《正义》:“ 《世本》 云: ‘夏禹都阳城,避商均也。又都平阳,或在安邑,或在晋阳。’ 《帝王世纪》 云: ‘殷汤都亳,

  • 仓梧

    即苍梧。指今湖南南部、广东西北部及广西东北部广大地区。

  • 罕幵

    罕、幵初为两支羌族部落,同居于湟中及鲜水(今青海青海湖)一带。其地有罕幵谷、罕幵南溪水(今甘肃临夏市西南)。后遂为地区名。《宋书·吐谷浑传》:“浑既上陇, 出罕幵、西零。……罕幵,今枹罕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