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七里涧

七里涧

①在今河北井陉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井陉县:七里涧“在县(今城关镇)东北,诸山溪之水在县北境者,皆汇流于此,南入绵蔓河,霖潦暴作,行路皆绝”。

②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受谷水,东流至今偃师市西复入谷水。《晋书·陆机传》:太安二年(303),陆机与长沙王乂战于鹿苑,“机军大败,赴七里涧而死者积焉,水为之不流”。即此。

③又名七里谷、曹阳墟。在今河南陕县西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东得七里涧,涧在陕城西七里,故因名焉。其水自南山通河,亦谓之曹阳坑。”

④又名七里关。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七里万金村。《南史·沈约传》:“时贼党郭亮之招集蛮、晋,屯据武陵,武陵太守王镇恶出奔。林子率军讨之,斩亮之于七里涧而纳镇恶。”后因设关于此。


(1)在今河北省井陉县东北。县境北部诸山溪之水皆汇于此涧,向南注入绵蔓河。上有石桥,为往来通道。(2)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晋洛阳故城东。古谷水绕洛阳故城,北折南至城东建春门外,屈而东出为七里涧,至鸿池陂东与陂水合,见《水经注·穀水》、《洛阳伽蓝记》。《晋书·武帝纪》:西晋泰始十年(274年)立城东七里涧。太安二年(303年),陆机率兵进逼洛阳,长沙王司马乂拒破之于此。后堙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乐成国

    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(72)改信都国置,治所在信都县(今河北冀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、安平、饶阳、深州、武邑、衡水、枣强、新河、南宫等县市及武强、广宗县一部分地。延光元年(122)改为安平国。

  • 黄泥堡

    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四十里凤仪乡 (黄泥铺)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4: “大通桥十里过安乐坝、清溪县境,十里过黄泥铺,上山,十里至小关山。”

  • 代北云朔招讨司

    辽初置,治所在柔服县(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古城乡白塔村古城)。后改置云内州。

  • 唐市镇

    在今湖南宁乡县西南九十里唐市乡。元置巡司于此。在江苏省常熟市东南部、横泾塘东南。面积47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唐市,人口2500。原名尤泾(又称语溪)市。明正统初,唐姓经商成市,嘉靖八年

  • 安边铺

    即今四川宜宾县西南安边镇。明正德《四川志》卷16宜宾县:“安边铺在治西。”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宜宾县:安边铺“在县西七十五里”。

  • 大江水

    指今广西中部红水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5象州:大江水“在来宾县西五十步,沿流至武仙县,下通广州入海。其江有三源:一都泥大江通牂牁勋训州,一通宾州上林县,一通述州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武宣县:大江“在

  • 万固寺

    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六里中条山腰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》:万固寺“在永济县东南十五里中条山麓。唐大中间建,初名建元,后改今额”。但寺内碑文则称“创自元魏”,当以碑记较为可靠。宋代曾重修,明嘉靖三十四年

  • 龙华隘

    在今江西大余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龙华隘“在大庾县东八十里,与信丰县铁塔锅密迩”。

  • 仪山街

    即今浙江苍南县东三十里宜山镇。清末以避宣统名讳而改今名。

  • 车坊漾

    又名镬底潭。在今江苏吴县东南车坊镇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长洲县“陈湖”条引《防险说》:“陈湖旷野之区,湖西八里有镬底潭,可以控扼,亦谓之车坊漾。”明王鏊《姑苏志》卷10:车坊漾“漾比诸湖为深,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