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七十二沽

七十二沽

在今天津市区及宝坻、宁河县境。清同治《续天津县志》卷7: “天津有七十二沽之名,实只二十一沽。曰丁字沽、西沽、东沽、三汊沽、小直沽、大直沽、贾家沽、邢家沽、咸水沽、葛沽、元沽、草头沽、桃源沽、盘沽、四里沽、邓善沽、郝家沽、东泥沽、中泥沽、西泥沽、大沽,此二十一沽从西潞河名也。西潞河一名西沽河。在宝坻者二十九,曰翦子沽、南寨沽、五道沽、小塔沽、又小塔沽、王家沽、曹家沽、葫芦沽、青稗沽、于家沽、梁家沽、貂子沽、西鲁沽、东鲁沽、菱角沽、矼石沽、塔沽、半截沽、大��沽、玛瑙沽、大骆里沽、小骆里沽、大沽、滩沽、北李子沽、南李子沽、八道沽,傍道沽、西壮沽;在宁河者二十二, 曰齐家沽、南沽、江石沽、大麦沽、傍道沽、捷道沽、麦子沽、东槐沽、中兴沽、北涧沽、盘沽、南涧沽、钓楼沽、汉沽、马杓沽、李家沽、又李家沽、蛏头沽、宁车沽、塘儿沽、田家沽、丰家沽。此二县五十一沽从东潞河名也。东潞河一名东沽河。”今大部分沽已淤积成平地,沽名成为地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角湖

   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清河县:“三角湖在县西北八里。四围高阜,水潴其中,雨潦涨溢,则注于大清河。”

  • 峨眉县

    ①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平羌县置,为嘉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乐山市。九年 (589) 改为青衣县。②隋开皇十三年 (593) 置,属嘉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。《元和志》 卷31峨眉县: “枕峨眉山

  • 虞溪

   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。源出千秋岭,至于潜镇入天目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于潜县: 虞溪 “源亦发于天目,有三溪同为一流,至此经虞将军庙,曰虞溪”。

  • 昭阳山

    在今江苏兴化市西四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3高邮军: 昭阳山,“ 《寰宇记》 云,在兴化县西南四里。有庙号昭阳府君。按 《史记》,昭阳为楚怀王令尹,出入将相。注云,昭姓,阳名也”。

  • 洿池山

    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一》: 洿池山 “周十余里,环山皆湖,水涨则宛在中央,中列廛市。明崇祯中,县尝徙治于此”。

  • 三门市

    即今湖南株洲县(渌口镇)西南二十四里三门镇。因湘江中有三门滩,故名。原属湘潭县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湘潭县图:县东南有三门市。

  • 白溪县

    唐贞观四年(630)置,属南平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。八年(634)属霸州,十三年(639)废。

  • 百颇州

    北宋置羁縻州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马冈墟

    ①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北马冈镇。明嘉靖十三年(1534)于此设马冈营。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40:恩平县有马冈墟。②即今广东电白县东麻岗镇。明万历《高州府志》卷1:电白县有麻冈圩。

  • 耶懒水

    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塔乌黑河。源出锡霍特山东,南流入日本海。《金史·习室传》:“世宗时,近臣奏请改苏滨为耶懒节度使,不忘旧功。上曰: 苏滨、耶懒二水相距千里,节度使治苏滨不改。” 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