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龙阳泣鱼

龙阳泣鱼

战国策.魏策四》:“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,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。王曰:‘有所不安乎?如是,何不相告也?’对曰:‘臣无敢不安也。’王曰:‘然则何为涕出?’曰:‘臣为王之所得鱼也。’王曰:‘何谓也?’对曰:‘臣之始得鱼也,臣甚喜,反得又益大,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。今以臣凶恶,而得为王拂枕席。今巨爵至人君,走人于庭,避人于途。四海之内,美人亦甚多矣,闻臣之得幸于王也,必蹇裳而趋王。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,臣亦将弃矣,臣安能无涕出手?’”

龙阳君担心自己失宠,怕也象钓得大鱼而抛弃小鱼一样被遗弃,故临钓而流泪。后因以“龙阳泣鱼”、“泣鱼”用指担心被遗弃而争宠;以“前鱼”比喻失宠被遗弃的人。

元.白朴《梧桐雨》第一折:“主人恩移宠衰,使妾有龙阳泣鱼之悲。”


主谓 龙阳,战国时魏国男宠龙阳君。龙阳君为鱼哭泣。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载:“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,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。王曰:‘有所不安乎?如是,何不相告也?’对曰:‘臣无敢不安也。’王曰:‘然则何为出涕?’曰:‘臣为王之所得鱼也。’王曰:‘何谓也?’对曰:‘臣之始得鱼也,臣甚喜,后得又益大,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。今以臣凶恶,而得为王拂枕席。今臣爵至人君,走人于庭,辟人于途。四海之内,美人亦甚多矣,闻臣之得幸于王也,必褰裳而趋王。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,臣亦将弃矣,臣安能无涕出乎?’”后因以“龙阳泣鱼”比喻失宠。元·白朴《梧桐雨》1折:“妾蒙主人恩宠无比,但恐春老花残,主上恩移宠衰,使妾有~之悲,班姬题扇之怨,奈何?”△用于写失宠。


【典源】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,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。王曰:‘有所不安乎?如是,何不相告也?’对曰‘臣无敢不安也。’王曰:‘然则何谓涕出?’曰:‘臣为王之所得鱼也。’王曰:‘何谓也?’对曰:‘臣之始得鱼也,臣甚喜,后得又益大,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。今以臣凶恶,而得为王拂枕席。今臣爵至人君,走人于庭,辟人于途。四海之内,美人亦甚多矣,闻臣之得幸于王也,必褰裳而趋王。臣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,臣亦将弃矣,臣安能无涕出乎?’魏王曰:‘误! 有是心也,何不相告也?’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内曰:‘有敢言美人者族。’”

【今译】 魏王与宠臣龙阳君一起在船上钓鱼,龙阳君钓得十几条鱼后忽然哭泣。魏王问:“有什么不舒服吗? 如果有,为什么不告诉我?”龙阳君说:“臣没什么不舒服。”魏王问:“那又为什么哭泣呢?”他回答:“臣是为了王钓到的鱼啊。”魏王又问:“什么意思?”他回答:“臣刚钓到鱼的时候,非常高兴,但后来钓到的更大,现在我简直想把前边钓到的小鱼扔掉了。我这么丑陋,而有幸得为王侍奉枕席。我今天封爵至君,使人见了我就躲避不迭。天下的美人亦是很多的,听说我得宠于王,一定会蜂拥而来接近王。我就如同那前边钓到的小鱼一样,将会被抛弃了,我怎么能不悲伤呢?”魏王说:“你想错了。有这种顾虑,怎么不早告诉我?”于是在国内下令:“有敢推荐美人的灭族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感叹恩宠衰退,而被抛弃。

【典形】 怀猜非后钓、龙阳恨、龙阳泣鱼、娈童泣垂钓、泣船鱼、泣前鱼、弃鱼、前鱼、安陵与龙阳。

【示例】

〔怀猜非后钓〕 南朝梁·萧钢《娈童》:“怀猜非后钓,密爱似前车。”

〔龙阳恨〕 唐·李贺《钓鱼诗》:“詹子情无限,龙阳恨有余。”

〔龙阳泣鱼〕元·白朴《梧桐雨》:“主上恩移宠衰,使妾有龙阳泣鱼之悲,班姬题扇之怨。”

〔娈童泣垂钓〕 南朝梁·何逊《春夕早泊和刘咨议》:“娈童泣垂钓,妖姬哭荡舟。”

〔泣船鱼〕 唐·长孙左辅《宫怨》:“重远岂能惭沼鹄,弃前方见泣船鱼。”

〔泣前鱼〕 南朝齐·陆厥《中山王孺子妾歌》:“子瑕矫后驾,安陵泣前鱼。”

〔弃鱼〕 明·高启 《妾薄命》:“弃鱼感泪多,当熊惭力弱。”

〔前鱼〕 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》:“他从来鳏处,比目不曾瞅。问前鱼何处有。”


【词语龙阳泣鱼】  成语:龙阳泣鱼汉语词典:龙阳泣鱼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日响

    同“三日绕梁”。明徐渭《钟公子以诗赠次韵答之》:“那能三日响,来敌百官歌?”

  • 鼓腹而歌

    源见“含哺鼓腹”。挺着肚皮唱歌。形容百姓安乐。唐柳宗元《终南山祠堂碑》:“人赖蓄给,鼓腹而歌,以乐其生。”

  • 鹓鹭班

    旧题晋.张华注《禽经》:“采寮雝雝,鸿仪鹭序。”《注》:“鹭,白鹭也,小不逾大,飞有次序,百官缙绅之象。《诗》以振比百寮,雍容喻朝美。”唐代魏征等《隋书.音乐志中》载北齐《食举乐十曲》其二:“彤庭烂景

  • 拙鮌

    《山海经.海内经》:“洪水滔天。鲧(同鮌)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,不待帝命。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。”《史记.夏本纪》:“尧听四岳,用鲧治水。九年而水不息,功用不成。……(舜)行视鲧之治水无状,乃殛鲧于羽山以

  • 雒阳生

    同“洛阳生”。雒,通“洛”。清吴伟业《送纪伯紫往太原》诗之二:“须看雁门守,不及雒阳生。”【词语雒阳生】   汉语大词典:雒阳生

  • 平子田

    同“平子归田”。唐钱起《海畔秋思》诗:“偶为谢客事,不顾平子田。”

  • 鲛织

    源见“鲛人泣珠”。指鲛绡。明唐顺之《送王翰林浙江兵备副使》诗:“帆樯万里输鲛织,楼阁三秋吐蜃云。”【词语鲛织】   汉语大词典:鲛织

  • 金兰友

    同“金兰之友”。唐李咸用《秋日访同人》诗:“忽忆金兰友,携琴去自由。”【词语金兰友】   汉语大词典:金兰友

  • 寒具手

    源见“桓玄寒具油”。谓会弄脏珍贵字画的手。形容观赏书画,小心珍爱。宋陆游《西窗》诗:“看画客无寒具手,论书僧有折钗评。”【词语寒具手】   汉语大词典:寒具手

  • 征鬼方

    参见:扫鬼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