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鸣鼓而攻

鸣鼓而攻

论语.先进》:“季氏富于周公,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。子曰:‘非吾徒也!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’”

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鲁国大夫季孙实行改革。孔子认为季孙不过一诸侯国卿,但其享受已富过了周朝的亲王宰相周公,这已违背了礼法,而冉求却又去做他的宰辅,替他搜刮民财,增长气焰。故孔子对冉求提出批评,并发动他的弟子对其进行攻击。后因以“鸣鼓而攻”指宣布罪状,分开声讨。

后汉书.董卓传》:“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,浊乱海内,……今臣辄鸣钟鼓如洛阳,请收让等,以清奸秽。”


见“鸣鼓而攻之”。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59章:“吴佩孚自从把持北京政权受到各省直系军阀‘~’以来,就把全副精神用在对南军事上。”


【词语鸣鼓而攻】  成语:鸣鼓而攻汉语词典:鸣鼓而攻

猜你喜欢

  • 前鉴

    同“前车之鉴”。汉荀悦《申鉴.政体》:“前鉴既明,后复申之。”【词语前鉴】   汉语大词典:前鉴

  • 三顾

    三国蜀.诸葛亮《出师表》(此从梁萧统《文选》卷三七。晋.陈寿《三国志.蜀书.诸葛亮传》作“临发,上疏曰”;《古文观止》卷六作《诸葛亮前出师表》,此对《后出师表》而言。关于《后出师表》,《三国志.蜀书.

  • 行幸万里

    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三六《万里桥》:“玄宗幸东都,偶然秋霁(雨雪止,云雾散。),与一行师共登天宫寺阁,临眺久之。上遐顾悽然,发叹数四。谓一行曰:‘吾甲子得终无患乎?’一行进曰:‘陛下行幸万里,圣祚无疆。’

  • 探赜钩深

    探索幽隐,求取深意。语出《易.系辞上》:“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。”唐 孔颖达《〈春秋正义〉序》:“刘炫于数君之内,实为翘楚,然聪惠辩博,固亦罕俦,而探赜钩深,未能致远。”《法书要录》卷一引汉 赵壹《非草

  • 寿陵步

    同“寿陵失步”。唐刘禹锡《和武中丞秋日寄怀》:“空愧寿陵步,芳尘何处寻?”

  • 骊颔珠

    同“骊珠”。宋梅尧臣《和杨直讲夹竹花图》:“装成如得骊颔珠,谁能更问龙牙轴?”

  • 投怀燕

    同“投怀玉燕”。清袁枚《哭秋卿四妹》诗之一:“分明一个投怀燕,化作金棺下碧天。”自注:“妹以娩难亡。”【词语投怀燕】   汉语大词典:投怀燕

  • 隐之清

    源见“酌贪泉”。借指为官清廉自守。唐张说《岳州赠广平公宋大夫》诗:“朝推长孺直,野慕隐之清。”

  • 君子慎其独

    有道德的人在他一个人独居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,也照样能谨慎庄重。语出《礼记.中庸》:“莫见(现)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”郑玄注:“慎独者,慎其闲居之所为。”同书《大学》:“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

  • 三年翼自高

    源见“一鸣惊人”。比喻有才华的人施展才华,定能业绩惊人。宋杨亿《清风十韵》:“五斗酲初析,三年翼自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