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马齿徒增

马齿徒增

原谓马的年岁加长,后泛作自谦年齿增长之意。公元前658年,晋献公想攻伐虢国,大臣荀息劝他以宝马、美玉贿赂虞君借道伐虢。晋献公怕虞君收了贿赂而不肯借道。荀息认为,虞是小国,必不敢如此。如果接受礼物而允许晋国借道伐虢,就好象把财物从内库取出而放于外库一样,十分安全。晋侯依计而行,虞君果然受礼并同意借道。虽有宫之奇出来谏阻,他也不听。终于在晋灭虢之后五年又一举灭掉了虞国。这时,荀息牵着马,拿着美玉对晋献公说:“美玉还是老样子,只是马的牙齿又多长了几个。”

【出典】:

《春秋谷梁传·僖公二年》:“晋献公欲伐虢。荀息曰:‘君何不以屈产之乘、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。’公曰:‘此晋国之宝也。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,则如之何?’荀息曰:‘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。彼不借吾道,必不敢受吾币。如受吾币而借吾道,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,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。’………献公亡虢,五年而后举虞。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:‘璧则犹是也,而马齿加长矣。”’

【例句】:

清·王韬《淞隐漫录·阿怜阿爱》:(女泣谓生曰)自妾识君,已四五年矣。蛾眉易老,马齿徒增,尚未能择人而事,自拔于火坑。”


主谓 徒,白白地。马的牙齿白白地增加。马齿随年龄的增长而添换。比喻人的岁数不断增长而事业却无所成就。《谷梁传·僖公二年》记载,春秋时晋国用美璧、骏马贿赂虞国国君,借路出兵灭掉虢国,然后回师又灭掉虞国,并取回璧和马。晋大夫荀息说:“璧则犹是也,而马齿加长矣。”柳亚子《赠少屏》:“鹏飞未遂冲霄志,~歧路悲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作自谦之词,慨叹岁月易逝而却无所长进。→时光虚掷 碌碌无为 抚髀长叹 ↔与日俱进 宝刀不老。 也作“马齿加长”、“马齿徒长”。


【词语马齿徒增】  成语:马齿徒增汉语词典:马齿徒增

猜你喜欢

  • 鵷鹭

    同“鸳鹭行”。清赵翼《丙子元旦早朝》诗:“千行鵷鹭集初寅,肃听鸣鞭拜舞匀。”

  • 魏阙

    源见“子牟恋魏阙”。借指朝廷。唐元稹《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》:“魏阙何由到,荆州且共依。”【词语魏阙】   汉语大词典:魏阙

  • 凿井得铜奴得翁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七二引汉应劭《风俗通》载:河南 平阴庞俭,三岁遭世乱失其父。长大后客居中凿井,得钱千余万,家道遂殷富。时作府吏,雇一老奴操持家务。在一次宴宾会上,母登堂,老奴遇见,谓厨下婢曰:“堂上母

  • 女校书

    唐王建《寄蜀中薛涛校书》诗:“万里桥边女校书,枇杷花里闭门居。”又唐 李匡乂《资暇集》卷下载:蜀中名妓薛涛,幼时随父入蜀,后为乐妓。喜吟诗,常与镇蜀高官交往,时人称为女校书。曾居成都 浣花溪,自制深红

  • 建平家

    《宋书.文九王传.建平王宏传》附《刘景素传》:“(建平王刘宏)子景素,少爱文义,有父风。……进号镇北将军。……时太祖诸子尽殂,众孙唯景素为长,……景素好文章书籍,招集方义之士,倾身礼接,以收名誉,由是

  • 甘棠之惠

    见“甘棠遗爱”。汉·扬雄《甘泉赋》:“函甘棠之惠,挟东征之意。”【词语甘棠之惠】  成语:甘棠之惠汉语大词典:甘棠之惠

  • 杨家花

    宋.刘斧《青琐高议》前集卷六《骊山记》:“帝又好花木,诏近郡送花赴骊宫。当时有献牡丹者,谓之‘杨家红’,乃卫尉卿杨勉家花也。其花微红,上甚爱之,命高力士将花上贵妃。贵妃方对妆,妃用手拈花,时匀面手脂在

  • 睡蛇出

    《遗教经论》:“经曰:烦恼毒蛇,睡在汝心,譬如黑蚖(yuán蝮蛇),在汝室睡,当以持戒之钩,早摒除之。睡蛇既出,乃可安眠。”《遗教经论》中阐述人心中有各种私心杂念,如毒蛇在心,蝮蛇在室,如不铲除,不得

  • 调盐

    源见“盐梅和鼎”。喻任宰相治理国政。宋王安石《送郓州知府宋谏议》诗:“治装行入觐,金鼎重调盐。”【词语调盐】   汉语大词典:调盐

  • 截发剉藁

    同“剪发待宾”。明徐渭《寿史母序》:“陶侃之母贫约无他营也,截发剉藁,以易其供,以给其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