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世:指避开社会现实。避地:指离开某地方。避色:指避开某人的脸色。避言:指避开某些言论。 贤人逃避恶浊的社会而隐居,次一等的逃避到另一个地方去,再次一等的躲避别人难看的脸色,再次一等的回避别人难听的
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比喻有远大前途的变化,多指科举中式。唐卢肇《及第送潘图归宜春》诗:“三载皇都恨食贫,北溟今日化穷鳞。”
表示往事杳然,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语出唐.杜牧《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》:“恨如春草多,事与孤鸿去。”宋.周邦彦《瑞龙吟》:“知谁伴,名园露饮,东城闲步,事与孤鸿去。”
唐.柳宗元《三戒.黔之驴》:“黔无驴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,至,则无可用,放之山下。虎见之,庞然大物也,以为神(神,此指神奇物)。蔽林间窥之,稍出近之,慭慭然(慭,音yìn,慭慭然,小心谨慎的样子),莫相
源见“楚筵辞醴”。谓受到君主冷遇。宋辛弃疾《最高楼》词:“暂忘设醴抽身去,未曾得米弃官归。穆先生,陶县令,是吾师。”
源见“吐哺握发”。谓一次沐浴须三度握起已散之发,形容礼贤下士或政务繁忙。三国 魏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一沐三握发,后世称圣贤。”见“一沐三捉发”。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:“干王恩高量广,不以初交见嫌
参见:挂剑
源见“馀音绕梁”、“响遏行云”。形容歌曲的高妙动人。明臧懋循《元曲选后集序》:“按拍者既无绕梁遏云之奇,顾曲者复无辍味忘倦之好,此乃元人所唾弃,而戾家畜之者也。”并列 绕,环绕。遏,阻止。余音绕梁,响
在野草丛中行走,在露天里住宿。形容旅途坚苦、急迫。公元383年,前秦苻坚将百万之众进攻东晋。谢石、谢玄率八万北府兵迎战。前秦列阵淝水,晋军不能过河。谢玄派人告诉苻坚说:“您远来吾地,却临水为阵,这不是
同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。宋苏轼《次韵张甥棠美述志》:“仲子甘心织屦避万钟,渊明不肯折腰为五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