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: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”谓法网虽宽,并无遗漏者。《北史.倭传》:“暨箕子避地朝鲜,始有八修之禁,疏而不漏,简而可久,化之所感,千载不绝。”连动 ①法网虽宽大但不会遗漏任何罪犯。语本《老子》7
源见“京洛尘”。本指白色的衣服,借指人清白的操守。前蜀韦庄《酬吴秀才霅川相送》诗:“夫君别我应惆怅,十五年来识素衣。”【词语素衣】 汉语大词典:素衣
同“梦中蕉鹿”。宋孙觌《兴化朱公大卿没于庚申岁其子过余赋小诗以饯之》:“梦里覆蕉疑有鹿,食前弹铗叹无鱼。”
《礼记.学记》:“善待问者如撞钟,叩之以小者则小鸣,叩之以大者则大鸣,待其从容,然后尽其声。”孔颖达疏:“‘从’读为‘舂’者,舂谓击也,以为声之形容。言钟之为体,必待其击,每一舂而为一容,然后尽其声。
源见“黄粱梦”。喻沉迷于虚幻的人生富贵。清袁枚《出山词》之二:“重看傀儡登场日,又到邯郸入梦时。”
比喻到处都有人才。汉代刘向《说苑.谈丛》:“十步之泽,必有香草;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。”汉代王符《潜夫论.实贡》:“夫十步之间,必有茂草;十室之邑,必有俊士。”【词语十步香草】 成语:十步香草汉语大词
同“墨子悲染丝”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墨子悲丝,杨朱泣岐。”见“墨子泣丝”。【典源】 《墨子·所染》:“子墨子言,见染丝者而叹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,所入者变,其色亦变,五入必,而已则为五色矣。故
源见“季札挂剑”。借指亡友墓地。唐崔融《哭蒋詹事俨》诗:“芜漫藏书壁,荒凉悬剑枝。”
《三国志.魏文帝纪》“又使诸儒撰集经传”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王沈《魏书》:“帝初在东宫……集诸儒于肃城门内,议论大义,侃侃无倦。”肃城,后亦作“肃成”。后因以“肃成”为太子讲学处之典。南朝 梁萧统《僧正
《诗.大雅.皇矣》:“乃眷西顾,此维与宅。”郑玄笺:“乃眷然运视西顾。”后以“乃眷”谓关怀。《宋书.武帝纪》:“畅朝庭乃眷之旨,宣下民壅隔之情。”【词语乃眷】 汉语大词典:乃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