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

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

《易.乾传》九五“疏”:“蚕吐丝而商弦绝,铜山崩而洛钟应。”(见《佩文韵府》卷八四“洛钟应”下引)

世说新语.文学》“殷(殷仲堪)曰:‘铜山西崩,灵钟东应,便是《易》耶(上文殷问远公《易》何以为体?答曰:《易》以感为体。故殷又发此问)?”梁刘孝标注引《东方朔传》曰:“孝武皇帝时,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,三日三夜不止。诏问太史待诏(太史,古代掌管记载史事,编写史书,兼管国家典籍、天文历法、祭祀的官吏。待诏,也是官名,原为应伺召对之意,汉代征士优异者待诏金马门。后遂用为官名)王朔。朔言:恐有兵气。更问东方朔,朔曰:‘臣闻铜者山之子,山者铜之母,以阴阳气类言之,子母相感,山恐有崩弛者,故钟先鸣。《易》曰:“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。”精之至也,其应在后五日内。’居三日,南郡太守上书言,山崩延袤(袤,音máo,纵长,也指横长;延袤,绵延连续)二十馀里。”

铜山崩洛钟应,实际上是山崩地震而产生的共振共鸣。后根据上述传说记载,以“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”表示重大事件相互影响,彼此呼应。

南朝宋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二:“魏时,殿前大钟无故大鸣,人皆异之。以问张华,华曰:‘此蜀郡铜山崩,故钟鸣应之耳。’寻蜀郡上其事,果如华言。”


其他 比喻重大事件互相影响,或同类的集团或个人互相应和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:“殷曰:‘铜山西崩,灵钟东应。便是易耶?’”刘孝标注引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云,武帝时,未央宫前钟无故自鸣三日,召问朔,朔曰:“铜者山之子,山者铜之母,子母相感,山恐有崩弛者。”三日后,南郡太守上书,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。※崩,不读作pēng。△多用以表示事件间的因果关系。→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 ↔风马牛不相及


【词语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】  成语: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汉语词典: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

猜你喜欢

  • 绥山桃

    源见“骑羊子”。古代传说的仙桃。北周庾信《步虚词》之十:“经餐林虑李,旧食绥山桃。”【词语绥山桃】   汉语大词典:绥山桃

  • 家山

    指故乡。唐代钱起《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》诗:“莲舟同宿浦,柳岸向家山。”【词语家山】   汉语大词典:家山

  • 夜雨对床

    唐.韦应物《示全真元常》诗:“宁知风雨夜,复此时床眠。”夜雨声里,同床谈心。后因以“夜雨对床”用为兄弟或亲友久别重逢,彻夜欢聚的典故。宋.苏轼《东坡诗.卷十六.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

  • 璧海

    同“璧水”。宋陈傅良《送宋国博参议江东》诗:“忆昔翠华临璧海,儒先一日争声价。”【词语璧海】   汉语大词典:璧海

  • 投瓜

    《南史.任昉传》:“出为新安太守,卒于官。武帝(注:南朝梁武帝)闻问,方食西苑绿沈瓜,投之于盘,悲不自胜,即日举哀,哭之甚恸。”任昉死讯传到梁武帝时,武帝把正在吃的西瓜投于盘,表示他的震惊和悲伤。后因

  • 路蒲末学

    源见“温舒截蒲”。谦称自己学识浅薄。唐黄滔《谢试官》:“而滔 丘锦小才,路蒲末学……固当绝望超隅,甘心灭刺。”

  • 群虱处裈中

    象虱子藏在裤缝中。讥讽世俗之辈的苟安。《晋书.阮籍传》:“独不见群虱( ㄕ shī 失)之处裈( ㄎㄨㄣ kūn 坤)中,逃乎深缝,匿乎坏絮,……行不敢离缝际,动不敢出裈裆。”裈:有裆的裤子。

  • 拨阮

    源见“阮咸”。弹奏琵琶。阮,阮咸,拨弦乐器,古琵琶的一种。《金瓶梅词话》四四回:“吴银儿弹筝,韩玉钏拨阮。”【词语拨阮】   汉语大词典:拨阮

  • 天荒

    指年代久远,还未开化。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二:“荆南解比号天荒,大中四年,刘蜕舍人以是府解及第。时崔魏公作镇,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资蜕。蜕谢书,略曰:‘五十年来,自是人废,一千里外,岂曰天荒’。”解比:

  • 挨肩擦背

    肩背相摩擦。形容两人紧挨一起作亲昵状。《警世通言》卷三四:“〔娇鸾〕有时亦到廷章书房中吃茶,渐渐不避嫌疑,挨肩擦背。”也形容人多而拥挤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二:“每每花朝月夕,士女喧阗,稠人广众,挨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