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时告子论性,谓性无善恶之别,犹湍水之无分东西。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告子曰:‘性犹湍水也,决诸东方则东流,决诸西方则西流。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,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。’”湍( ㄊㄨㄢ tuān 团
《汉书.赵广汉传》:“〔广汉〕尤善为钩距,以得事情。钩距者,设欲知马贾,则先问狗,已问羊,又问牛,然后及马,参伍其贾,以类相准,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。”颜师古注引晋灼曰:“钩,致;距,闭也。使对者无疑
源见“断鹤续凫”。喻指事物各有长短优劣。宋毛滂《蝶恋花.秋晚东归》词:“凫短鹤长真个定。勋业来迟,不用频看镜。”并列 凫胫短,鹤胫长。长短不一。形容余缺不齐。元·关汉卿《乔牌儿》套曲:“算到天明走到黑
难( ㄋㄢˋ nàn ):危难。 面临危难,不苟且偷生。语出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临财毋苟得,临难毋苟免,很毋求胜,分毋求多。”唐.吴兢《贞观政要.诚信》:“君子掩人之恶,扬人之善,临难无苟免,杀身
《续传灯录.泉州云台因禅师》:“僧问:‘如何是和尚家风?’师曰:‘嗔拳不打笑面。’”后用谓不欺和气善者。亦谓对人和气则可免遭欺辱。《金瓶梅词话》九六回:“他年少这般贫寒,你只顾打他怎的?自古嗔拳不打笑
源见“献赋”。指扬雄。唐沈佺期《扈从出长安应制》诗:“臣忝承明召,多惭献赋雄。”
源见“鲁连蹈海”。指宁死也不屈服于强敌的气节。唐李白《别鲁颂》诗:“谁道泰山高,下却鲁连节。谁云秦军众,摧却鲁连舌。”
晋人段干木越墙逃去,躲避魏文侯征召的命令。《后汉书.桥玄传论》:“昔段干木喻墙而避文侯之命。”段干木:战国晋人,后居于魏,战国时高士,守道不仕,魏文侯造访其家,他踰墙回避。
源见“嵇康七不堪”。中散,指嵇康。因其曾作中散大夫,故称。指疏懒不耐官事之人。宋陆游《幽兴》诗:“短发垂肩懒中散,深居谢客病相如。”【词语懒中散】 汉语大词典:懒中散
源见“燕梦征兰”。借指生子之愿望。宋杨亿《宣曲二十二韵》:“秦凤来何晚,燕兰梦未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