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赭汙捕盗

赭汙捕盗

汉书.张敞传》:“敞既视事,求问长安父老,偷盗酋长数人,居皆温厚,出从童骑,闾里以为长者。敞皆召见责问,因贳其罪,把其宿负,令致诸偷以自赎。偷长曰:‘今一旦召诣府,恐偷惊骇,愿一切受署(受署,暂充官职)。’敞皆以为吏,遣归休。置酒,小偷悉来贺,且饮醉,偷长以赭汙其衣裾。吏坐里闾阅出者,汙赭辄收缚之,一日捕得数百人,穷治所犯,或一人百余发,尽行法罚。由是枹鼓稀鸣,市无偷盗,天子嘉之。”

汉时京都长安社会秩序很乱,偷盗犯罪尤多。张敞为京兆尹,通过调查研究,决定利用偷长,以毒攻毒,捕捉盗犯。偷长乘诸盗来贺醉饮之机,赭汙其衣襟,做出标记,官吏跟踪收捕,依法处罚,终使京城偷盗之案得到了根治。后因以“赭汙”用为以智捕盗或以小术捕盗的典故。

梁.沈约《齐故安陆昭王碑文》:“不待赭衣之权,而奸渠必翦;无假里端之籍(注:《古燕门太守行》:“料民贫富,移恶子姓名五篇,著里端。”),而恶子咸诛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火牛阵

    《史记.田单列传》:“(战国时,齐将田单与燕国战)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,为绛缯衣,画以五彩龙文,束兵刃于其角,而灌脂束苇于尾,烧其端。凿城数十穴,夜纵牛,壮士五千人随其后。……燕军大骇,败走。齐人遂夷

  • 衣食足则知荣辱

    衣服食物充足,即生活没有忧虑后,才能讲究礼义廉耻。《管子.牧民》:“仓廪实,则知礼节;衣食足,则知荣辱。”

  • 扫门觅仕

    源见“相门洒扫”。谓不耻低三下四求谒权贵以谋官。南朝 梁陶弘景《答赵英才书》:“子架学区中,飞才甸外,不宜扫门觅仕,复懒弹铗求通。”

  • 封绵

    源见“绵上隐”。指晋文公于介之推死后封以绵上之田。宋葛胜仲《临江仙.席上和呈中散兄及吴令》词:“春风寒食夜,遗恨在封绵。”【词语封绵】   汉语大词典:封绵

  • 目食耳视

    宋.司马光《温国文正公集》七十四《迂书.官失》:“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,鲜矣。……衣冠所以为容观也,称体斯美矣。世人舍其所称,闻人所尚而慕之,岂非以耳视者乎?饮食之物所以为味也,适口斯善矣。世人取果

  • 一致百虑

    《易.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孔颖达疏:“一致而百虑者,所致虽一,虑必有百,言虑虽百种,必归于一致也。”常指虑虽百端,理归于一。隋炀帝《宝台经藏愿文》:“殊涂同归,一致百虑。内外交融

  • 青云志

    源见“青云自致”。指远大志向。唐张九龄《照镜见白发》诗:“宿昔青云志,蹉跎白发年。”【词语青云志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云志

  • 恃才扬己

    见“恃才矜己”。郭沫若《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》:“有人说:屈原那样的人根本值不得纪念的,~,诽谤当道,而终于独善其身,消极自杀,这样狂诞偏激的人,在我们目前的中国根本不需要。”【词语恃才扬己】

  • 拔剑论功

    《史记.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高帝悉去秦苛仪法,为简易。群臣饮酒争功,醉或妄呼,拔剑击柱,高帝患之。”后以“拔剑论功”指君臣礼仪缺失。金元好问《读纪信传》诗:“当时拔剑论功者,矢口何人说纪生。”明郎瑛《

  • 爽气朝来

    源见“拄笏看山”。谓山上晓岚朝气,清爽宜人。写身在官而胸怀闲情雅致,为人倜傥不羁。宋陈亮《浣溪沙.南湖望中》词:“爽气朝来卒未阑,可能着我屋千间,不须拄笏望西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