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时形容勇于打抱不平的正义行动。语出元.杨显之《酷寒亭》楔子:“这个是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,则是误伤人命。”元.张国宾《合汗衫》四折:“自从那日张员外家赍发了我的盘缠,迭配沙门岛去。幸得彼处上司道我是个
源见“槐疏”。喻世异时移,忽忽不乐。北周庾信《拟咏怀》之二一:“独怜生意尽,空惊槐树衰。”
源见“终军弃?”。指建功立业的大志。唐李咸用《边城听角》诗:“未遂终军志,何劳思故乡?”
《史记.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季布母弟丁公,为楚将。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 彭城西,短兵接,高祖急,顾丁公曰:‘两贤岂相厄哉!’于是丁公引兵而还,汉王遂解去。”后因以“两贤相厄”指两个有才能、德行的人互相为害
同“掌上舞”。南朝 陈 何楫《班婕妤怨》诗:“齐纨既逐箧,赵舞即凌人。”【词语赵舞】 汉语大词典:赵舞
《南史.张邵传》附张畅:“太武又遣送毡及九种盐并胡豉,云‘此诸盐各有所宜……’又求黄甘。”魏太武帝兵到彭城(今江苏徐州)时,曾使尚书李孝伯至城下与宋沛郡太守张畅通话,要求送黄柑。后以此借喻敌人南侵之典
源见“老莱娱亲”。谓孝养父母。三国 魏曹植《灵芝篇》:“伯瑜年七十,彩衣以娱亲。”【典源】 《初学记》卷十七引 《孝子传》 曰:“老莱子至孝,奉二亲,行年七十,著五彩褊襕衣,弄雏鸟于亲侧。”《艺文类聚
同“蹈虎尾”。清李渔《玉搔头.止兵》:“批鳞不怒,反加锡命之荣;蹈虎无虞,复遂请缨之愿。”【词语蹈虎】 汉语大词典:蹈虎
《诗经.召南.摽有梅》:“摽有梅,顷筐塈(xi概的借字,取也)之。求我庶士,迨其谓之!”小序云:“摽(piǎo,坠落)有梅,男女及时也。”《诗经.召南.摽有梅》是写女子希望求婚的男子及时而来,以梅子坠
源见“越凫楚乙”。把燕子比作鸿。比喻对事物认识不清,判断错误。清袁枚《名言》诗:“将乙比鸿身岂二,出游乘马影成三。”【词语将乙比鸿】 汉语大词典:将乙比鸿